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直播成为热门行业的同时,也滋生出了如虚假宣传等不良现象,这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破坏市场秩序,着实令人气愤。
快手打击刷量情况
快手自2018年开始,针对机器刷量、人工刷量等黑灰产案件进行批量打击。至今已向法院起诉案件200余起,这显示了快手净化平台环境的决心。很多时候,这些刷量行为会干扰正常的商业竞争,比如一些虚假数据让一些诚信经营的商家难以获得公平的机会,这无论是在快手平台还是在其他电商平台都曾经出现过。所以快手的这种大规模打击行动,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被告软件操作内容
在这起案件中,被告A公司的行为未被认可。其提供的直播场控软件服务能批量操作快手账号,可对指定直播间进行点赞、送礼物、评论、关注等。这些行为如果泛滥,会让平台的数据变得不再真实可靠。就像有些小直播间可能靠真实的内容吸引不了太多关注,但用这种方式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很多虚假的互动,这对那些真正用心做内容的主播极其不公平。
快手指控不实之处
虽然快手进行了诉讼,但被诉侵权软件未给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快手指控的快手账号数、直播场次、获利情况均不属实。这表明在打击黑灰产时也要依据事实,相关的调查需要更准确细致。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时候仅凭直觉或者初步估计就进行指控容易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在法律程序中有更严谨的证据和论证。
快手的竞争优势
快手通过运营软件获取用户访问量、点赞数、评论数等数据,这些能形成用户对平台的黏性,然后通过流量变现获益,这是快手的竞争优势。这种商业利益是合理的,应该受法律保护。在互联网行业竞争中,数据就是资源。例如,吸引大量用户的平台会更容易吸引商家入驻。这也是很多平台努力优化用户体验、提高流量的原因。
被告行为的危害
被告的行为影响平台数据真实性,破坏平台的算法评价推荐体系和诚信的互动生态系统。这会误导消费者对商品或主播的判断,真正好的产品或主播可能被埋没。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消费者是因为虚假的点赞和评论而购买了不好的产品,就会逐渐对平台失去信任,而且这种行为也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行业的治理状况
直播数据造假已形成产业链,南都记者报道50元可买1万观看量,2元可买1万点赞。快手电商每天拦截刷单作弊超5万次。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也指出相关典型案例。而且直播平台的算法规则如果被利用,既会增加平台治理难度和成本,还会滋养黑灰产业链。所以加大规制力度很有必要,要保护网络直播营销的公平性。法律也会对这种使用直播场控软件获取虚假流量的行为做出否定性评价。
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虚假数据而被骗的情况?希望你能点赞分享这篇文章,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