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迅猛发展
直播电商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相关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大关。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无论是商家还是个人主播,都想在这一领域分一杯羹。这种快速的发展也让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卷”现象严重。
众多新兴直播电商平台不断涌现,吸引了大量的从业者和消费者。相关数据显示,用户数量相比三年前增长了数倍。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改变,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直播购买商品,使得直播电商成为商业新潮流。
“福袋”圈客成风
“福袋”圈客是当下直播间常见的揽客手段。不少直播间设置“福袋”倒计时,吸引网友停留等待开奖。一般普通直播间观众平均停留 1 分钟,而有“福袋”的直播间,观众平均停留接近 3 分钟。
这种手段在中腰部以上的直播间极为普遍,商家希望通过“福袋”让观众长时间停留,增加下单机会。为了获取更多流量和销量,很多直播间甚至不间断地抽取“福袋”,投入大量成本。
流量拉锯大战
各直播平台间陷入了激烈的“流量拉锯战”。在一个时间段内,观看直播的网友数量有限,平台和直播间都在争夺用户。为了守住现有用户、抢夺新用户,采取了各种策略。
带货主播是这场战役的重要一环,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首波流量转化成订单。只有转化率高,直播间才有机会被平台推送给更多消费者。主播为了提升转化率,也在不断创新直播内容和方式。
数据造假顽疾
直播间数据造假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像顽疾一样难以根治。系列操作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一些中腰部直播间为营造虚假繁荣,会购买大量虚假流量,成本并不高。
比如按照常见的每场五千名场观计算,只需 500 元就能实现。这种行为干扰了市场正常秩序,也影响了消费者的判断和选择。一些不良商家利用虚假流量欺骗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虚假流量危害
虚假流量给行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诸多危害。对消费者来说,虚假流量干扰他们正常挑选商品,难以判断商品的真实受欢迎程度,容易受到误导而购买到不满意的商品。
对于行业而言,影响了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真正有品质、有实力的商家和直播间难以脱颖而出,而靠虚假流量的不良从业者却可能获利,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呼吁理性竞争
业内人士呼吁行业理性竞争,回归到商品本身。直播电商虽然是个年轻的行业,但应避免重蹈零售电商的部分覆辙。只有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目前流量数据虚假在头部直播间相对少见,中腰部以下的直播间应以此为鉴。相关管理办法也已明确划定从业红线,不得虚构或篡改流量数据,行业应加强自律,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