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互联网保险迅速发展,它的便捷性让消费者心动不已,但其中的虚假营销和违规经营又让人心惊胆战。这就引发了对业务规范的强烈需求。
互联网保险行业乱象
我们能看到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规模在不断扩展。据统计,在过去几年间,参与互联网保险的消费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另一方面,虚假营销等乱象丛生。例如,一些不良从业者在网络平台上对保险产品进行夸大宣传,承诺一些根本无法兑现的保障内容,欺骗消费者。这让很多消费者在理赔时才发现上当受骗,权益受到损害。还有些平台在未获得合法资质时就开展保险业务,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接触到保险业务,这类违规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越发扩大,很多消费者因此对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失去信任。
新规的基本要求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规定。从机构而言,明确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机构才能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像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等才具有开展的资格。比如说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他们要遵循规定开展业务。而且,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经营相关业务不得转委托。这一规定让业务的开展有了更明确的流程。
另外,对于从业者,保险机构从业人员经授权才能开展营销宣传。他们的宣传内容要有统一的制作来源,并且要在宣传页面标记机构全称、个人信息等,而且还要与保险合同条款一致,确保准确描述保险功能特点。
消费者的判断依据
新规下,消费者有了判断机构合规性的标准。如果一个机构没有相关经营资质而提供保险产品咨询等服务,那它就是违规的。举例来说,如果有非保险机构在网上搞保费试算或者报价比价,那就是不符合规定的。消费者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警惕。例如在某些社交平台,可能会有非保险从业的人发一些保险产品的比价内容,这时消费者要知道这可能是违规的。
像在一些网络社区,偶尔会有这样不正规的保险推荐,消费者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就能及时远离,避免踏入陷阱。
从业人员宣传规范
在营销宣传方面,从业者必须遵循规则。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很多保险从业者会在里面做产品推广。根据新办法,他们发布的内容由所属机构统一制作,像在朋友圈中必须标明自己所属保险机构的名称、自己的姓名、证件照片和执业证编号等重要信息。
如果宣传内容与保险合同条款不符,那就是违规行为。比如说对保险产品的赔付比例描述错误等,都是不被允许的。这些严格的规定能够保障消费者接收到准确的信息。
信息披露与保障交易安全
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机构信息披露上更加严格。增加信息披露内容是为了让消费者有更多知情权。例如机构要明确告知消费者保险责任、免责条款等信息。投保页面必须属于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这样能保障交易安全。像之前一些消费者在不明来源的页面投保,最后出现了安全问题找不到负责方。
而且之前要求的可回溯管理也很重要,销售页面可以还原为可查验的图片或视频等,避免了保险纠纷时三方都说不清的情况。
新规的积极意义
新规有助于整顿互联网保险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从长远来看,它能让保险行业健康成长。更多诚实合规的保险机构能够凸显出来。例如,一些按照规定严格执行的保险公司会因为信任度提升而获得更多消费者。
规范整个互联网保险业务流程,让整个行业更加有序。对违规行为进行抑制,避免不良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