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领域,快手和拼多多这两个后起之秀在极短时间内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它们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充满了传奇色彩,也有着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这既是它们快速上升的轨迹看点,也是引发外界好奇的矛盾点。
快手与拼多多的崛起速度
快手2016年进入电商领域,短短两年就在电商领域发展迅猛。拼多多2015年成立,两年不到突破千亿GMV。这两个企业,像两颗突然升起的明星。例如拼多多,其独特的拼单模式在短时间吸引大量用户,增长惊人。快手借助自身庞大用户基础和直播优势迅速在电商中崛起。它们在短时间内获得用户和商家认可,GMV数据不断攀升。这样的崛起速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电商发展历程上都不多见。
快手和拼多多皆是以全新姿态闯入电商领域。拼多多从团购上突破,靠着优惠低价争取到大量下沉市场用户。快手从直播入手,利用主播带货,将众多商品推广出去。二者在自己的道路上大步快跑,快速占据了电商领域的一席之地。
快手电商发展路径借鉴拼多多
从发展模式来看,快手与拼多多极其相似。2018年起快手电商开始与拼多多有更多同轨迹的行动。比如,快手对拼多多的C2M项目进行模仿推出“源头好货”概念。2020年5月快手与京东牵手,做到流量站内留存,购物不跳出平台。这和拼多多在构建自身电商体系时的手段差不多。
在用户拓展方面也类似。最初它们都从下沉市场得到滋养成长。之后一同向一二线城市用户发起攻坚。像在今年“6.18”时,快手像拼多多一样开展“百亿补贴”。这种策略在吸引一二线城市用户上颇见成效。
补贴策略下的用户留存问题
补贴是快手和拼多多在吸引用户时常用的策略。补贴能够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用户,像拼多多之前很多用户就是因为补贴而来。快手补贴之后日活用户破亿,效果明显。
但是补贴不能一直持续。拼多多到现在还没很好解决补贴后的用户留存问题。快手也面临同样困境。当补贴没有了,用户是否还愿意留下来在平台消费是个大问题。如果想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的用户,仅仅靠补贴策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更加创新的方法才行。
快手电商的独特优势
快手有着强大的流量基础。2018年秋天的“快手卖货王”活动是它爆发的节点。散打哥5小时过亿销售额就是例证。它的“私域流量+公域流量”模式独具特色。这种流量的相互补充让它的直播带货极富生命力。
而且快手社区氛围很强,主播和用户间信任度高。这使得在快手购买转化率高于其他平台。也正因如此,很多商家愿意到快手售卖产品,众多用户愿意下单购买。这种基于社区氛围的商业信任关系推动着快手电商不断向前发展。
快手电商面临的问题
在发展进程里,快手遇到了很多糟心事。例如在商业化进程当中,头部主播售假被封号事件屡有发生。并且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环节也有着许多问题,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
在电商体系构建方面,快手要构建完整的电商生态还需要努力。它还需要处理好多元化用户需求、商品供应稳定性等诸多难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快手电商的进一步发展会受到严重限制。
二者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对于快手和拼多多来说,现阶段提升商品质量、升级品牌极为关键。当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品质。如果不能提高商品质量,无论是快手还是拼多多都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下风。
而且要规范品牌建设。随着电商不断发展成熟,杂乱无章的品牌管理不利于长期发展。所以在这方面二者应该进行改进,像引入更多知名品牌商合作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电商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快手和拼多多在电商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们充满潜力但也问题重重。那么,你认为它们谁会先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走向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希望大家积极评论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