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电商的热闹景象背后,隐藏着主播与平台关于流量的矛盾。辛巴这样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头部主播,居然会面临直播烧钱却不见流量的尴尬局面,这背后透露出快手流量分发逻辑的变革及主播的焦虑。
辛巴的流量困扰
辛巴作为拥有8000万粉丝的头部主播,一场直播烧2500万买流量,结果在线观看人数却不到100万。他称靠花20多亿换来这些粉丝,现在还得不断花钱买流量,复出后还公开叫板快手。他的这种遭遇,一方面反映出在快手流量规则变革下,大主播也有无奈。比如有的主播即便粉丝众多,但是流量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辛巴对自身流量变现能力的期望很高。
他觉得花了钱就该有更多流量,但现实并不如他所愿。这就像在一个游戏规则变了的棋局里,他之前取得的成就成为了一种心理负担,面对新规则感到无所适从。
快手流量规则的变革
2020年快手全面接入公域流量,回收流量话语权重新定规则。在这之前,快手给外界的印象是主播能较好掌控私域流量。而之后,流量控制权往平台集中。像有主播反映直播电商里一发卖货视频流量就少。这是因为快手的流量分发模式并非像抖音集中分发。这种变革有它的必然性,可能为了更好商业化,提升平台的整体效益。
从平台角度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快手需要更强的流量调控能力。但是这种变革对于一直在旧规则下成长起来的主播来说,确实是一种巨大冲击,这就好像突然换了赛道,大家都需要重新适应出发。
业内人士的看法
直播电商行业资深从业者宋阳称快手花钱买公域流量的转化要打问号,MCN机构运营负责人孙泽源称带货视频流量少属正常。不少业内人士觉得快手不会针对个别主播限流。因为快手电商看重GMV,辛巴家族能带来GMV,双方利益捆绑。但同时快手又在去“家族化”。
可见在这件事情上,是多方面复杂因素交织。快手不会轻易放弃带来效益的主播,而辛巴也有他的资本和底气,包括他家族在快手电商中的重要性。这就如同两个互相依靠又互相制衡的力量。
其他平台流量情况对比
相比于快手,抖音、淘宝、微博等平台90%以上流量依赖算法分发,主播要花钱买流量。这突出了快手在流量模式上原来的独特性。以往快手的主播资本耗费相对少就能拥有稳定流量。
然而这种对比也凸显出快手变革的趋势,要向规则更集中化发展。就像是原本有各自不同发展路径的地方开始走向相似的模式。不同平台的差异和趋同性都和其背后的商业逻辑紧密相关。
主播的适应策略
面对快手流量推荐机制变化频繁,主播们也只能不断适应。这期间面临流量投入无效果等问题,不能只怪平台。例如有些主播在反思自身内容等方面问题。就好像走在路上,突然前方有路障,不能光怪设置路障的人,自己也要想办法绕开或者跨越。
主播们要根据新的流量规则调整直播风格、视频内容等以吸引流量。比如改善带货视频的展示方式等。
流量与利益的平衡
辛巴和快手之间平台即使不断有矛盾,但因利益关系双方仍互相需要。虽然有封号惩戒辛巴的情况,但只是短暂性的。这样的平衡关系比较微妙。
快手持着流量控制权在调整商业战略布局,主播们则想在新规则下争取更多流量红利来最大化收益。好比双方在一个跷跷板上,任何一方失衡都可能影响整个局面。
那么在这种频繁变革的流量规则下,主播们到底是该全力迎合平台还是另觅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