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抖音、快手等平台账号竟然明码标价交易,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诧异且值得关注的现象。平台明令禁止,却仍在百度贴吧、专业交易网站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背后肯定隐藏着诸多问题。
账号交易现象堪忧
在百度贴吧“抖音账号交易”板块,各种类型的抖音账号被频繁交易。而像“鱼爪网”这样自称最大的交易平台,涉及多种账号包括短视频账号在出售。众多账号只是标明粉丝数和播放量就被明码标价,满满当当的页面显示出这种交易行为规模之大,让人不禁担忧这种交易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种轻易交易账号的风气如果盛行,会破坏整个短视频行业的生态环境。而且这些账号来源成谜,有的甚至可能涉及不正当手段获取的粉丝量等。
按照网站的商品信息统计,98页有超过1470个短视频账号在售卖,这样庞大的数字背后反映的是监管的缺失。如此多的账号在没有完善审查机制的情况下被交易,难保不会发生一些恶意利用账号资源进行不良行为的事件。
卖家类型与缘由
卖家主要分成两类。一些有一定粉丝量的短视频自媒体人出售账号有多种原因。像感觉“没空打理”是常见的说法,如今快节奏生活下,很多人难以兼顾多个账号。还有就是说“账号难赚钱”,这表明在看似繁荣的短视频经济下,部分账号并没能很好地实现盈利。也有觉得“内容生产效率低”的,也许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难以持续产出好的内容。
而专业养号者则是另一种情况,他们以非创作目的而运营账号,通过诸如搬运、简单图文形式将账号“养大”。例如腾讯研究人员表示的那样,他们不是真正专注于内容制作,使得出售的账号价值大打折扣,且在平台规则遵守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这样的行为让那些用心做内容的创作者感到不公平。
买家目的不纯
购买短视频账号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吸引流量的商家,他们想要利用现有账号的粉丝基础,快速达到推广目的。但这种方式可能存在欺骗粉丝的嫌疑,粉丝关注的是账号原有内容,可能不会对新推广内容感兴趣。另一种是从事黑色产业链的人员。他们让短视频平台成了“假货橱窗”,比如以前媒体报道有制作者虚假展示自制商品贴名牌商标售假的情况。这些人将账号用于违法或灰色行为,严重影响了短视频行业形象。
有创意创作者的困境
真正有内容生产能力和创意的短视频自媒体在这种账号交易的大环境下受到伤害。他们精心制作的内容往往会被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运作账号的人埋没。与那些专业养号的工作室相比,在搬运能力、运营能力、变现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例如一个真正作家创作的优质故事可能被那些搬运抄袭故事的账号流量压下去,使其难以获得应有的关注和收益。
平台的禁令与现实落差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明确禁止账号交易,但实际上却是禁令声中交易依旧繁忙。这反映出平台监管的漏洞以及在执行禁令时技术手段的不足。平台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加大对账号交易行为的排查力度。可以利用技术识别账号的异常涨粉、数据变动等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交易可能并及时处理。
从平台首次提及禁令到现在,账号交易行为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这对于平台的健康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法律规制的必要
针对短视频账号交易中的卖家和恶意买家的违规行为急需法律规制。目前虽然有一些平台规定,但缺乏在更高层面法律上的严谨规定。例如在界定账号交易是否存在恶意目的、如何惩处违规交易者等方面需要更明确法律条文。这将有助于规范整个短视频账号的管理和运营,保护有创意的创作者和广大用户的权益。
最后想问问读者,如果您是短视频创作者,您会如何看待这种账号交易行为影响下的创作环境?希望大家点赞、分享本文,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