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在电商领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今它正将商家、平台拖入一个危险境地。在疯狂降价的过程中,商家若想获利只能降低产品质量,这些质量不佳的产品会损害品牌形象,也会让消费者失去信任,如此往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像一些电商活动里就发现有商家降低成本后提供伪劣商品的情况。
价格战中的电商平台
电商平台在价格战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像淘宝、抖音和拼多多等平台,前一段时间深陷价格战。它们之间的这种行为很难说是巧合还是有内在联系。许多商家为了在这些平台要求的低价环境下生存,就会作出一些损害长远利益的决策,而平台对此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
从目前这些电商平台重新把GMV放到第一优先级来看,他们已经意识到无底线的价格战存在问题。在抖音,当其陷入低客单价竞争时,不但客单价被拉低,GMV增长也没有达到预期,甚至优质商家还开始流失。
低价竞争的危害
这种过度低价竞争的危害极大。从商家角度看,如果长期无利可图,可能慢慢都会退出市场。例如那些在内容电商平台的商家,因为制作成本和人力成本高,利润率在低价竞争环境下越来越低。而从消费者角度看,如果商家都退出,那未来在电商平台可能面临无商品可买的情况。平台方面其订单量上涨也会放缓,原本靠低价抢用户下单增加订单量的目的没法很好地实现。
内容电商的特殊性
内容电商平台和传统货架平台不同。以抖音、快手、视频号为例,它们的短视频制作成本和主播人力成本高很多。在同样价格竞争机制下,商家的利润率低空于传统平台。所以说内容平台低价竞争是很不划算的,成也内容,败也内容,它必须要利用内容做出溢价,比如靠短视频和直播人设。
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性
价格战只能是短时期小范围存在的竞争模式。电商平台要去做差异化竞争,比如在品类上的优势,在用户体验和服务差异上加大投入。不能单纯靠低价来获得竞争力。像有的电商平台在售后、物流配送等方面可以进行改进。像有的商家虽然商品价格稍高,但服务好,依然很有竞争力。
GMV重返第一优先级的背后
各大电商平台重新重视GMV,这背后其实是电商“反内卷”的信号。这或许也反映了监管层的态度和要求。平台以GMV为流量推送和评判优质商家的标准,也是给商家的一种指引,让商家知道不能单纯靠低价生存,而要靠综合的营业额等多方面获得优势。
商家的留存是关键
如果不重视商家留存,电商发展就是无从谈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如果商家因为没利润都不干了,消费者也买不到东西了。所以平台要为商家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让商家能合理盈利,这样商家才愿意留在平台,持续提供商品,平台才能持续发展。
电商平台未来该如何找到更合理的盈利模式和竞争方向?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各自的看法,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记得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