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如果你有权益需要维护或者问题需要解决,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平台值得你知道,那就是12345。这个平台处于很多人维权或者寻求帮助的第一线,是民众生活的一个重要保障。
12345的概况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是一个由多种方式组成的公共服务平台。它包含了电话12345、市长信箱、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渠道。这样的设置给民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你在哪,手边有什么工具,都能方便地联系到这个平台。它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这一点也非常贴心,意味着无论是白天黑夜,在任何紧急或者非紧急的时刻,只要民众有需求就能寻求帮助。这个平台的设立,其初衷就是为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推进依法行政,创新社会治理,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与民众息息相关的大工程,背后有着北京政府对于民众权益的重视,也有着提高治理水平的决心。
在北京这个大城市,人员众多,各种事务繁杂,这种全方位且不间断的服务能保证民众随时都能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一家小餐馆,在疫情期间遇到了不合理的强制封店措施,老板就可以通过12345的多种渠道反映情况来维护自身权益。
使用注意事项
12345是北京接诉即办服务热线,不过在使用的时候有些细节需要注意。一方面,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工作时间拨打是比较正常的情况,但如果是节假日的话,可能会出现作息全盲的情况。所以使用者需要合理安排拨打时间,要根据自己的事情紧急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拨打时间。这也体现了在使用这个平台的时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行动。
12345还有相关的微信小程序,可以通过它留言解决问题。例如有市民发现某社区的垃圾清运不及时,在节假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留言反映问题,这样既避免了电话可能无人接听的风险,又能及时地将自己的诉求传达出去。
热线的整合功能
12345热线的整合功能强大。按照“应合必合、应接必接”的原则,它分类整合各级各部门设立的面向公众提供业务查询、咨询、投诉、求助、公共服务、意见建议征集、民意调查等非紧急类政务热线。这意味着很多原本分散的服务热线被集中到了12345这个平台。以前市民可能需要记住不同的热线号码处理不同的事情,而现在只需要记住12345就可以了。
比如说之前与城市环境卫生相关的投诉热线是单独的一个号码,与小区物业监管相关的又是另一个号码,现在这些都可以通过12345统一处理。这一整合不仅方便了民众记忆,更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政府部门之间协调的成本。
多重监督机制
12345热线工作有着多种监督机制。首先它要接受本级人大代表的依法监督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这保证了平台运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相关人员或者部门必须根据要求报送12345热线运行情况及各部门办理情况,并且还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例如在某区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投诉事件中,人大代表可以监督12345平台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部门推诿等现象,政协委员可以对处理的公平性发表意见,同时社会大众也能通过公示信息来监督相关部门是否真正的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多种督办方式
12345热线平台在处理事务过程中,还有多种督办方式。综合运用系统督办、书面督办、专项督办、批示督办等方式,对承办单位办理情况进行催办、督办。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保承办单位认真履行职责。
比如在一个企业投诉不合理税收征收的案例里,如果承办单位拖延处理,可能就会受到系统督办,系统会根据设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定期提醒承办单位。如果问题比较复杂,还可能涉及到专项督办,针对这一税收问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监督办理。
市民反馈良好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北京市民使用12345平台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市民们在遇到消费欺诈、生活设施损坏长时间无人维修、教育乱收费等问题时,通过12345平台进行投诉或者寻求帮助,大都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众多市民的良好反馈也体现了12345平台在北京的重要性。
一位市民曾遇到自家楼下广场舞音响扰民问题,多次与广场舞团队协商无果后向12345投诉,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你有没有使用过12345平台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欢迎在下方评论分享你的经历,也记得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