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出现在多个场景,如今在直播带货领域备受关注。蓝色光标和快手都在涉足,可这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这里面充满机遇与挑战,值得探究。
蓝色光标虚拟直播间售卖
在商业世界里,数字绝对是重要的说服力。蓝色光标在搭建虚拟直播间上动作不少,已向多领域的品牌售出不少虚拟直播间。从34间到40间,这短短时间内的数据变化说明市场有需求。一方面,有商家认为这能够降本增效,在冷门时段虚拟人的GMV能达到同品牌真人主播的可观比例,这显示出潜在的商业价值。然而,即使数据有所展现,也不能掩盖很多商家仍在观望的现实。
虚拟直播间之所以被商家看好,是因为部分商家希望借助虚拟主播来加强品牌IP形象。可是这毕竟是新兴事物,很多商家不敢完全投入,害怕其中存在一些隐藏的风险。2023年,在很多大城市的商业展会中就展示了虚拟人的应用,但在实际直播带货场景中的普及度还不够高。
快手的虚拟主播关小芳
快手推出的“关小芳”是由内部团队打造的,号称首个官方电商虚拟主播。目前定位是实习主播,虽然会经常出现在直播间,但很多观众对她首次出现的场景记忆深刻。当时她与真人主播关芳进行游戏互动并送福利,在双十一这个特殊时期得到了不少关注。
不过,关于虚拟主播和真人主播带货时的预算问题,快手方面并没有直接回答。这暗示着在成本和资源分配上可能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从一些小规模的测试来看,目前虚拟主播尚不能独立完成带货任务,这也是限制其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了解,一些中小城市的电商从业者对于是否采用虚拟主播更是持有高度谨慎的态度。
虚拟人的优势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指出了虚拟人在直播带货场景下的优势。比如他们具有人类无法完全具备的能力,或许不需要像真人主播那样休息。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可以不间断工作。通常情况下,虚拟人的形象等都是按照品牌定制优化,能够更加贴合品牌调性。
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优势都能转化为实际效果。比如说有的品牌设计了一个非常时尚的虚拟人,但是观众却并不买账,觉得这个虚拟人太过冰冷,没有情感共鸣。在之前的一些实验场景中,就发现虽然虚拟人的讲解流畅,但是缺少一种真实感,很多消费者收到了商品宣传后的反馈并不积极。
柳夜熙的商业模式
柳夜熙在上线之初成绩惊人,6小时破10万粉,24小时内涨粉百万且上热搜的情况令人惊叹。但她的运营方梁子康却明确表示暂不考虑直播带货这种传统流量变现方式。这里面有公司对长远利益的考量因素。梁子康的决定或许也源于目前还不能很好算清投入产出比从何平衡的情况。
虽然柳夜熙在短视频领域取得成绩,可是在商业变现的路途上依然有着慎重的思考。公司期望的是长远良性的商业变现,这与其他急于靠虚拟人直播带货赚取快钱的公司截然不同。在一些商业研讨会上,很多业内人士对柳夜熙目前的发展模式都表示出不同的观点。
虚拟人直播带货的局限性
虽然前面提到了虚拟人的优势,但局限性也是明显的。观众与虚拟人之间可能存在情感连接困难的问题。直播带货往往需要消费者的信任,真人主播可能更能通过自身魅力获取信任。而且从目前的技术看,虚拟人应对突发状况或者即兴发挥的能力还有限。
在曾经的一次直播过程中,虚拟主播遇到观众提问没有准备答案的个性化问题时,就出现了回答生硬的情况。这对于带货效果明显是不利的。再者,虚拟人的制作和运营成本虽然看起来有降本的可能,但初期投入却也是不菲的。例如在一些技术研发投入成本比较高的公司,负责虚拟人的项目往往预算要数百万。
直播带货的未来展望
虚拟人直播带货作为新兴产业,充满希望也充满未知。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人的表现或许会更加生动真实。如果能够解决与观众的情感共鸣问题,还有技术上应对自如的问题,未来可能会吸引更多商家投入。
目前行业内也在不断探索,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开设了关于虚拟人直播带货的研讨小组。然而,未来到底是虚拟人直播间大规模取代真人直播间,还是两者相互补充,这还需要在市场中慢慢检验。 当下的形势,不管是商家、运营者还是消费者都还在探索和适应的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