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收到过“亲,帮忙砍一刀呗”的消息?那看似诱人的砍价免费拿商品或红包活动,背后却可能隐藏着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这件事就发生在很多人的身边,值得我们警惕。
砍价热潮
砍价活动随处可见。很多电商平台推出砍价活动,通过分享链接邀请好友砍价就可能拿到免费商品或现金红包,这种模式吸引了大量网友参与。不少人都经历过到处找人帮忙砍价,往往在24小时内群发消息,只为了能“薅羊毛”成功。这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网络社交现象。其目的是为了用低价甚至免费获取商品或者奖励,大家的热情很高,参与度也很强。
但这其中的麻烦事也不少,一些人觉得这种狂发消息找人砍价的行为会打扰到他人,而且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拿到物品或奖励,有时花费了大力气结果却不尽人意。
诈骗发生
就在这种砍价氛围浓厚的时候,不法分子出现了。像海曙法院审结的案件,被告人陈某就在这样的场景下实施诈骗。他在一个互砍助力群中看到了机会,添加了被害人王某当好友。陈某利用王某想要砍价成功获取免费现金红包的急切心理,声称80元助力费就能用软件帮王某砍价,还给王某看了假的砍价成功图片。这个案例不是个例,还有很多类似的诈骗案件隐藏在大家看似平常的砍价活动里。
许多受害者像王某一样,为了能砍价成功已经付出过不少精力联系朋友,而且砍价还有时间限制。这时候这些诈骗分子就钻了空子,让受害者放松警惕从而上当受骗。他们的手段看似简单,却很容易让人上当,对于渴望砍价成功的人来说很有迷惑性。
诈骗手段
陈某的诈骗手段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先以低价砍价服务诱导王某上钩,王某付款80元后,他又编造了新的理由,说使用砍价软件需要支付押金,押金被冻结了,以及押金返还需要刷银行流水等。就这样,不断地让王某转账,最后骗取了王某人民币1万余元。而且他还警告王某不能打开电商平台APP,防止事情败露。
这种诈骗手段利用的就是受害者希望砍价成功的心理和对资金追回的担忧。很多受害者在这个过程中缺乏辨别能力,一步一步陷进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没有看透这些看似简单实则狠毒的诈骗套路。
受害者心理
王某为什么会被骗?其实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一些受害者的心理状态。他已经为了砍价联系了很多朋友,投入了不少精力,不希望之前的努力白费。加上砍价有时间限制,在这种急迫的情况下,更容易被诈骗分子的话迷惑。很多人在类似情境下,都会因为着急完成某件事,而降低对周围风险的判断能力。
再就是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遇到骗子,认为自己付出一点小钱也许就能拿到更多的回报,这才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案件结果
这起案件最后王某发现被骗并报了警。陈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他退还了全部损失并且获得了王某的谅解。海曙法院审理认为,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进行诈骗,已经构成犯罪。但是他有自首情节、能自愿认罪认罚并且退赔了全部损失,所以从轻处罚,判处他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二个月,还罚金两千元。
这个结果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既惩罚了诈骗分子,又保障了受害者的权益。同时也给其他有诈骗想法的人敲响了警钟,让他们知道只要犯罪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防范措施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第一要谨慎交友,不要轻易加入人员复杂的陌生群聊,不随便加没核实过的陌生人为好友。网络是个虚拟空间,谁也不知道屏幕后面的人是什么样的,谨慎一点就多一分安全。
第二莫要轻信,对于那些“小投入、高回报”之类的花言巧语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能透露个人和家人的机密信息,像身份信息、银行账户、存款这些重要的隐私一定要守护好。
第三是拒绝转账,尤其是对陌生人的转账和汇款不能做,要对那些“资金冻结”“转账返利”等陷阱保持高度警惕。最后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案,把犯罪分子的联系方式、银行卡号等相关信息告知公安机关,这样有利于减少损失和破案。
你有没有类似被人要求砍价或者险些掉进诈骗陷阱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也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