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手“618电商狂欢月”里,辛巴回归成交总额高达12.5亿看起来辉煌无比。然而就在这看似美好的成绩背后,却可能隐藏着直播数据造假的阴影,这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主播的无奈刷单
网络主播潇潇最初不想依靠刷单获得粉丝,想通过优质内容吸引真粉。但她被品牌方以粉丝数不达标拒绝合作,这种现实压力下,她不得不购买几十万的粉丝量。这体现出主播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如果不刷单就难以得到品牌方的青睐,难以在竞争中生存。而且在这个行业,像潇潇这样情况的主播不在少数,他们为了迎合品牌方需求,不得不走上刷单这条路。
很多主播都处于这种无奈的境地。在直播领域竞争激烈,粉丝数量、流量这些数据似乎成了能敲门的砖。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量,就很难得到合作的机会,这也促使一些主播孤注一掷开始刷单。
刷销量的潜规则
直播带货中,除了刷粉丝量,刷销量也是常有的事。在开播初期,观众消费欲望低的时候,为了让产品看起来很抢手,一些主播就会找刷单团队来提高销量。这就像给商品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吸引更多人来购买。
有些品牌甚至会主动要求刷单来制造出产品畅销的景象。因为在促销员的思维里,大家都想买热销的产品,如果产品看起来销量很高,就会吸引更多人关注,刺激更多的实际销量,这是一种典型的销售策略,但这种策略实在是违背商业道德的。
形成灰色产业链
在市场的巨大需求下,直播刷单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在QQ查找输入“人气”能找到提供直播刷单服务的群,百度“人气吧”也有很多提供相关服务的帖子。这种明码标价的刷单服务涵盖了各个平台,非常全面。
从国内的各种直播平台到国外的社交平台,几乎都有与之对应的刷单服务。极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看似完美的直播数据,比如22元能买100人在抖音直播间3小时的观看量。这种产业链的存在,严重破坏了直播市场的健康运行。
与早期电商刷单类比
业内人士指出,直播刷单就如同早期电商的刷单、刷好评一样。电商领域的数据造假早已有之,如今不过是将场景换成了直播。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商家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销量,不择手段来制造商品很受欢迎的假象,就像早期电商通过刷好评提高店铺信誉吸引顾客。
而且这种数据造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更多的商家加入其中,如果靠正常手段难以快速获得流量和关注,就会选择这种造假的数据手段。
违背公平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称这种刷单行为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当大家都依靠刷单来获取数据时,那些真正用心做内容、做产品的主播或者商家反而被埋没。这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
那些诚信经营、脚踏实地的从业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靠造假得到的数据看起来却一时风光无限。长此以往,整个直播行业的风气都会被扭曲,消费者也难以找到真正优质的产品和主播。
平台的监管责任
直播平台能否有效发现并制止这种行为取决于平台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还有平台打击数据造假的意愿。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数据泡沫”的受益者,因为虚假数据营造的繁荣景象也会让平台看似风光无限。然而平台如果不重视这种造假现象,就会破坏自己的生态环境。像快手这样的大平台,在类似“618电商狂欢月”这样的活动中,如果不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监管,就难以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健康的购物环境。
你是否觉得直播行业需要一场彻底的数据清洗来维护公平竞争?希望你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也请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