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腾讯这么一个巨头,在短视频和电商领域的发展却充满曲折,这其中有诸多引人深思之处。
腾讯的既有优势
腾讯最大的优势在于月活规模达12亿的微信。微信生态涵盖了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等众多板块。这一庞大的生态为腾讯在诸多业务拓展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例如,很多企业借助企业微信进行办公管理和客户沟通,公众号则成为众多媒体和个人的发声渠道。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动,为腾讯的业务发展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用户矩阵,为腾讯尝试新业务如短视频或者电商等提供了潜在的流量入口。并且在很多业务的推广中,腾讯可以直接将这些流量进行导入,减少初期的用户获取成本。
腾讯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短视频和电商领域的成功。就拿之前的一些尝试来说,腾讯希望通过整合微信生态下的资源来捧红自己的短视频产品。比如,把微信7.0版本中的时刻视频作为短视频的一个分支进行推广,试图借助微信的庞大用户基础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短视频创作和观看中来。
腾讯在电商领域的现状
腾讯用投资的方式在电商领域“买”来了一些地位。腾讯投资了很多电商相关企业,如拼多多等。然而,腾讯还是遗憾没能拥有一个自己的独立且强大的电商平台。这和阿里巴巴、京东等自身电商平台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阿里巴巴以淘宝和天猫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电商生态,包括支付、物流等多个环节。而腾讯由于没有自己的电商平台,在整个电商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相对较弱。即使腾讯在某些电商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更多是通过投资的企业间接获得的,而不是自身直接的电商平台业务带来的。
回顾过去,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腾讯都没在电商领域做出像阿里巴巴那样的大成就。如腾讯尝试的拍拍网,最终也没有发展成为能和淘宝等抗衡的电商平台。这可能源于腾讯在电商经营上缺乏自己的模式创新,也没能很好地整合旗下的各种资源为电商业务服务。
腾讯短视频产品的失败案例
腾讯在短视频领域也是状况频出。2022年3月28日,腾讯裁撤了短视频产品“yoo视频”的团队。“yoo视频”上线于2018年8月30日,当时还算比较受重视,2021年还力推,有papi酱等头部博主入驻。像“yoo视频”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据统计,加上微信时刻视频,腾讯先后至少上线过17个短视频相关APP。
就拿微视来说,腾讯在重新上线后的微视身上花费了极多资源,像是有明星代言、利用《创造101》综艺引流,还投入30亿元的用户补贴。但这些短视频产品在和抖音、快手的竞争中,还是没有取得优势,最终走向失败或面临撤组的命运。
视频号的潜力所在
对于腾讯来说,视频号有着较大的潜力。它背靠微信这一国民级APP。Quest Mobile的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6月,微信视频号的月活达到8.13亿,这一数据2022年4月的时候就超过了抖音的6.8亿和快手的4亿,月活做到了行业第一。这充分显示出微信流量池对视频号的强大助力。
与17年前腾讯刚开始涉足电商类似,视频号有现成的巨大流量可以利用。腾讯可将微信中的用户转化为视频号的用户进而发展电商业务,利用已经形成的用户关系网络开展直播带货等业务从而进军电商领域。
视频号面临的挑战
不过,视频号目前面临不少挑战。它虽然月活规模和潜在用户池规模领先,但用户使用时长极短。观研天下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抖音与快手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分别为110.41分钟和109.87分钟,而视频号只有约35分钟。
这意味着,虽然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但用户粘性不足。仅仅吸引用户进入平台是不够的,还需要让用户留下来长时间观看内容。如果不能提高用户使用时长,未来在广告投放、电商变现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想要提高竞争力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内容才是根本
要想改进,关键还得提高平台内容质量。在之前的一些短视频尝试中,腾讯为充实内容做出过不少努力。像在“yoo视频”为充实内容签约papi酱等知名博主,在微视也有诸多动作。当视频号的内容能够像抖音、快手那样充满活力,整个平台才有可能实现正向的循环发展。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吸引用户长时间停留,也才能通过用户的主动分享进一步吸引新的用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