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这个新兴的销售模式,如今是一片热闹景象,但其中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面。“刚放出3000件就卖空了,再补1000件,大家抓紧抢!”这样的话术大家都耳熟能详,背后的数据可能全是假的,这就是痛点所在。
数据造假手段
如今,在电商平台搜索一些关键词,如“直播观看”“粉丝”等,就会出现许多刷数据的产品。像在抖音,花约200元就能给新账号刷1000名粉丝;淘宝直播也有,120元可买1万个机器粉。还有商家组织真人刷数据。这些操作让直播间的数据变得扑朔迷离。这样的数据造假,使得真正的消费者难以辨别主播的真实水平,让整个市场环境变得乌烟瘴气。
商家这样做能够短期内营造出一种很火爆的假象,很多没有经验的消费者就可能被误导。他们看到那看似庞大的粉丝数、观看量和销量,就会认为这个主播或者产品很棒,从而陷入商家编织的陷阱。
迷惑消费者
虚假的数据很容易迷惑消费者的视听。消费者大多都有从众心理,看到直播间的热闹景象,就容易跟风购买。他们以为自己跟上了潮流,捡到了便宜。就好比在一个看似满座的餐厅里吃饭,人们会觉得这家餐厅肯定很好。而实际上,在直播里也许很多都是虚假的交易和观看量。
但是,这种迷惑终有被戳破的时候。当真实情况被披露,那些真心支持主播的粉丝就会感到被欺骗。他们的信任被辜负,原本对主播的热忱也会消失不见。这对于主播来说,其实是自毁前程。
主播信誉受损
不少主播因数据造假深受其害。像快手主播小伊伊被举报成交总额造假,受到舆论的谴责。网红主播张雨晗因刷评论劣行,微博关停其账号,所属机构也遭受停投广告的惩罚。这些都是主播为了一时的利益,毁坏自己长远前程的实例。
当他们的数据造假行为被曝光,传播开来以后,就很难再得到观众真正的信任。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几个粉丝,还有整个市场对他们的认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直播带货行业中,没有了信誉,就很难再立足。
阻碍行业发展
当数据造假成为风气,形成业内潜规则,整个直播带货新经济的健康成长就会受到阻碍。因为这样的虚假繁荣,会掩盖行业内真正的问题。原本健康的发展态势会被这种假象扭曲。良性的竞争环境被破坏,那些真心努力做直播带货的商家或者主播反而可能被打压,因为他们的数据看起来没有造假者那么“好看”。
行业的信誉一旦崩塌,想要再重新建立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
法律层面问题
在法律上,直播间数据造假涉及虚假宣传和虚假交易。这和线下商铺雇人排队充场、诱导交易本质上没有区别。这些不择手段的行为是越过了商业底线的,是不能被容忍的。
法律需要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监管部门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将这些违法行为清扫出去,从而为直播带货营造一个健康的法律环境。
应对措施
北京市消协的建议很有意义。将夸大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直播带货行为纳入社会诚信评价体系,对主播进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拉入黑名单。这样能够提高数据造假的成本,起到警示作用。
只有监管有力,主播和商家自律,直播带货才能健康发展。如果任由这种数据造假的情况泛滥,那直播带货就不会有未来。
在此想问下各位读者,你有没有在直播带货中因为看到虚假数据而购买商品然后后悔的经历?希望大家能多多点赞、分享本文,也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