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直播带货红得发紫,可其中的刷单现象就像藏在暗处的毒瘤。有些主播直播观看人数多得吓人达到20万,可进店转化数却不到10人,这数据的巨大反差想想就可疑。而且这个刷单早已不是难以发现的秘密,很多背后的猫腻正逐渐被揭开。
主播刷单的方式
在各种电商平台上,直播刷数据产品随处可见。消费Z时代发现,这些产品价格不等,从1到10元都有。有人以主播身份联系淘宝小店客服,就轻易得到能在多平台提供直播刷量服务的答复。这显然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不论是淘宝直播还是抖音直播,只要涉及广告费平台就大概率有刷数据现象。
刷数据的目的很明确,有流量才有更高的商务价值。主播的收入很多靠流量转化,没有流量很难被品牌方看中。大量的观看人数摆在那,哪怕转化率低,也能唬住不少人。
主播的盈利手段
有些主播背后团队使劲压低供应商价格,主播提成却不变。先大量卖货,再操作近50%退货。退回的货物因为是低价拿到的,还能通过社区拼团等途径卖出。这样主播稳赚不赔,而供应商和品牌商就会很头疼。就像有创业者提到的,品牌商付高额坑位费给大网红,加上网红又要最高分成,还要求商品历史最低价。
这种情况下商家利润被压缩到极致。哪怕最后销售额看似不错,但算下来也是亏损的。商家的苦不堪言和主播的盆满钵满形成鲜明对比。
品牌商的无奈
对于大部分品牌商来说,识别主播刷单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直播带货成为一场痛并快乐的游戏。一方面要支付高额坑位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另一方面要给主播高额分成。品牌商很多时候不追求投入产出比,只求个曝光。
比如品牌主花1000万带货,虽然有2000万销售额,但扣除坑位费和分成,大约会亏500万。很多小商家根本折腾不起,很容易被所谓业内人士割韭菜。
主播的否认
像雪梨这样的主播,在与网友互动时称是“补单”而非“刷单”,说是买家秀优化等。这种解释很难让人信服。刷单问题一旦被发现,主播辩解也显得苍白无力。本应凭借产品质量和真实的人气来做直播,却靠刷单这种手段来博取流量。
而且很多主播没有愧疚感,似乎觉得大家都这么做,自己也不算做错。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欺骗观众不说,还对商家和行业都有损害。
行业的态度
直播行业还在野蛮生长阶段,刷单行为虽然被很多人谴责,但目前还无法彻底根除。平台也一直在打击这种刷数据的行为。目前机制还不够成熟,但随着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完善。
很多商家和消费者还是希望看到真实的直播数据,希望通过公平竞争来促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不能让刷单这种不良行为成为常态。
应对措施探索
有数据驱动的短视频KOL交易平台在打造监测刷单的系统。如果能实时监测主播粉丝数据和流量数据,这对于整个行业都是个好消息。当然这个系统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这是一个开始。
这可以帮助品牌商更好地选择合作主播,也能让好的主播更能凸显出来。真正有实力、有信誉的主播就不需要靠刷数据来立足。
看到这里,你觉得直播行业刷单行为多久能得到有效遏制?希望你能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