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App近日上线借钱服务,这一举措引发了业界的广泛争议,是谋求多元发展还是偏离核心业务,争议背后值得探究。
闲鱼的基础与金融业务开展
闲鱼作为国内最大的闲置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其月活用户达1.62亿,在中国闲置电商市场份额高达91%。在年轻群体中很受欢迎,95后和00后用户超66%。有这样庞大用户基础,借助阿里云技术,与度小满等机构合作推出最高20万额度的借钱服务。这是阿里体系内众多平台金融业务布局的一种延续,试图通过金融业务的开展变现来增加盈利能力。
在当下电商环境下,很多电商平台都在寻求多元化业务拓展。闲鱼开展金融业务或许看似是顺应潮流的选择,能够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增加用户对平台的粘性,为平台增加更多收入来源。
外界对闲鱼金融业务的质疑
行业观察人士提出不同看法。闲鱼核心业务本应是闲置交易服务,过度涉足金融领域可能分散精力。就像一家原本卖衣服的店,突然开始卖电器,容易让业务重心偏移。
对于主打年轻用户群体的闲鱼而言,这一风险更加明显。95后、00后易受快速借贷概念诱惑,一旦出现无法偿还贷款的状况,对自身和平台都有负面影响。用户会面临经济压力,平台信誉也会受损,这对于一个依靠用户信任发展起来的二手交易平台是不小的挑战。
对比转转的类似情况
闲鱼不是唯一涉足金融业务的二手交易平台,其竞争对手转转也曾推出类似金融产品。在流量红利减少时,二手交易的利润空间变小,各平台寻求新利润增长点似乎无可厚非。转转推出金融产品时也面临同样的争议。可能平台认为金融业务相对轻松就能获取可观利润,但忽视了金融业务带来的风险和对主营业务的潜在影响。
这两者可以互相印证,反映出二手平台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业务拓展选择的迷茫。是在自己的老本行深耕细作,还是大胆跨领域寻求突破,两种方向各有利弊难以抉择。
监管的必要性
有专家建议要加强对平台金融业务的监管。一旦平台间效仿开展金融业务成风,而缺乏有效监管时,风险不可想象。比如说如果整个二手交易平台在金融业务上无规则的操作,就会有大量年轻消费者可能陷入不良借贷陷阱。
监管可以促使平台审慎开展金融业务,规范其在金融领域的活动,既保障消费者权益,也能让平台健康发展。没有监管的环境下,很多平台可能盲目追求利益,不顾风险的承担主体实际承受能力。
金融业务背后的利益权衡
在当前背景下,平台选择开展金融业务主要是看到庞大的利润空间。但这究竟能否带来持久的利益,难以确定。从短期来看可能会有一笔收入,可是从长期考虑,影响主营业务可能会得不偿失。闲鱼在拓展金融业务时,需要权衡的不仅仅是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还有对品牌形象、用户信任的长久影响。
就像一个人在生活中选择换工作,如果新工作短期看似报酬高,但可能把之前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等重要东西丢弃,未来是否值得并不好说。
闲鱼的应对与责任
闲鱼如果想继续开展金融业务,就需要勇敢面对其中的风险和挑战。它最不能丢掉的就是用户的信任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像多年来精心呵护的花朵,不能因为一时想多结一些果实而破坏了花朵的根基。
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另一方面要坚守二手交易业务的品质,让两者在平台上达到一种平衡。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忘却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你认为闲鱼该如何平衡金融业务和核心业务?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