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微博曾经辉煌一时,而现在它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用户增长与商业化瓶颈的矛盾令人深思。
微博用户增长的局限
微博的用户一直在增长,这看似是个好现象。然而,当前用户注意力更多地倾斜到短视频平台。就拿用户上网时间来说,很多人每天花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而留给微博的时间却在减少。这种情况下,单纯的用户增长数据对于微博突破商业化瓶颈帮助极小。即使微博用户数增多,但无法将其有效地转化为商业价值。在广告业务方面,之前微博可能依靠庞大用户群体得到很多广告投放,可如今这一优势正在被削弱。
很多广告商之前看重微博的大流量,但现在发现单纯流量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并不理想。他们意识到在用户分散注意力的情况下,微博流量不能精准地转化为销售或者品牌影响力提升等实际有效的商业结果。
美妆行业的冲击
以前,微博是美妆广告的重要阵地,有大量美妆博主、网红在此进行推广。比如像兰蔻等知名美妆品牌,以前常常在微博开启营销活动。但现在却大不一样,营销评估变为注重ROI。在2023年的数据中,艺恩营销智库显示,微博上美妆护肤品类内容量及互动量占比不突出,互动量还比不上B站。
品牌现在更愿意选择那些有带货渠道的平台,例如直播带货或者电商广告做得好的平台。微博由于自身电商业务薄弱,在美妆行业的广告份额被大量瓜分,这对于微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也反映出微博商业化的举步维艰。
垂直领域的尝试
为了改变广告业务的困境,微博在过去一年大力发展汽车、数码、游戏等垂直领域。微博尽力去组织各种相关活动,例如在汽车领域举办车展相关话题讨论和宣传。可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尽管它试图通过垂直化提升广告业务,但是还是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一方面它缺乏足够强大的带货基因,很多用户在看到汽车、数码产品的推广后,更倾向于到专门的电商平台购买,而不是在微博进行消费。另一方面,与其他专门在垂直领域耕耘的平台相比,微博的专业性仍显不足。
热搜的垂直化改造
微博针对热搜进行了垂直化改造,目的是为了聚拢垂直领域核心受众,跟上广告投放的趋势。热搜原本是微博吸引流量与品牌合作的重要手段,比如一个品牌登上热搜,就会有很高的曝光度。
可是当下营销更注重效果转化,微博热搜的垂直化改造虽然有一定成绩,但内容创作规模、流量的提升能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还不确定。企业登上热搜后发现并不能为产品销量带来太多提升,这与短视频平台精准的算法推荐能够带来高效转化形成鲜明对比。
营销活动的困境
拿微博的“手机影像年”活动来说,从筹备到开展活动,投入了很多精力,线上线下开展多轮活动,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手机领域竞争逻辑不断变化,像从简单的手机影像功能,到折叠屏手机的流行,再到“AI手机”概念的出现,微博很难把握行业发展轨道进行营销定位。
这表明微博虽然想通过大型活动构建品牌长期价值,但常常因为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环境而失败,也导致很多品牌对在微博进行这类营销活动开始犹豫。
长期面临的问题
微博的CEO王高飞在财报电话会议提到汽车和手机行业广告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微博在流量、营销预算被短视频平台抢占的情况下,在垂直领域发展能持续多久是个问题。而且互联网舆论场语境的改变,也影响着微博商业化。例如马斯克MEGA相关事件,他在微博的影响力极大,可最近他不活跃在微博,也凸显了微博商业化的复杂局势。短期来看,垂直领域能暂时维持微博发展,可是从长远看,改善社区语境与商业化基因是微博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你觉得微博还有机会突破现有的商业化困境吗?希望大家评论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