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花样百出,淘宝盖楼和拼多多砍价就是典型代表,它们都疯狂消耗我们的人脉,让无数人爱恨交加。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淘宝盖楼之疯狂
淘宝的盖楼活动,让参与者们陷入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在双十一期间,大家仿佛都变成了建筑大师。据了解,许多人每天投入两三个小时在这个活动上。他们在各个社交群里发送助力请求,甚至发动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帮忙。小杨就是其中之一,他为了盖楼忙得不可开交,从早到晚盯着手机。从这里就能看出这个活动多么有吸引力,大家都想瓜分更多红包。同时,这也反映出它对人脉的过度透支,不少人最后因为这个活动和朋友闹得不愉快。
相比于正常的双十一优惠,盖楼活动的红包和购物津贴看起来不少,但它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小王费劲巴拉地盖楼,最后只得到了几十块钱和一堆下个月就过期的购物津贴。这真的值得吗?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疑问。
拼多多砍价之诱人与无奈
拼多多的砍价活动打着百元现金红包的幌子吸引人。比如,小张就被朋友邀请帮忙砍价,看到有百元可拿,他心动了。起初砍价砍掉的金额还比较可观,可越到后面砍价金额越少。到最后变成每次只能砍掉一分钱。很多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人在花了大量时间找朋友砍价后,拿到的不是现金而是优惠券,这让他们十分不满。而且拼多多这个活动要找很多朋友帮忙,和淘宝盖楼一样,搞得大家的社交圈很疲惫。
在一些地方,比如一些小城市,拼多多的用户相对更多。这些地方的人参加活动更积极,甚至有家庭主妇为了能砍下百元现金,发动老公孩子一起找朋友帮忙。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他们投入了时间和人情,收获的却很少。
背后的利益驱动
淘宝盖楼活动实际上是为了增加平台的流量和用户粘性。从相关数据来看,双十一期间,因为盖楼活动,淘宝APP的日活增长了不少。商家们也从中受益,更多人在平台上浏览商品,增加了购物的可能性。拼多多的砍价活动同理,大量的分享链接,让更多人知道和使用拼多多。
他们用小额的奖励,吸引用户投入大量时间。以拼多多为例,补贴虽然号称百亿,但分摊到众多用户头上其实很少。平台靠用户大量的分享,扩大了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是商业逻辑背后的利益驱动。
无奈的参与者
很多参与者是被朋友拉进来的。像小林,本来不想参加拼多多砍价,但是同事一直邀请,不好拒绝只能帮忙。还有一些人,开始觉得有趣,后来发现很坑。小明参加淘宝盖楼,最初充满热情,最后被复杂的规则和强大的对手搞得精疲力竭。
在办公室里,大家每天的话题从工作变成了盖楼和砍价。甚至因为有同事砍价成功,其他同事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大家互相攀比,可结果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满意的奖励。这都让参与者们十分无奈。
投机者的出现
在这些活动中出现了投机者。在一些网络论坛上,能看到有人出售淘宝盖楼的等级或者有偿帮忙拼多多砍价。他们抓住了参与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某些案例中,有人花了钱去买楼或者砍价,结果得到的东西并不实用。
有报道称,一些所谓的服务其实是骗局。有的人给了钱却没得到相应的盖楼提升或者砍价成功。那些投机者却赚得盆满钵满,这种不良现象破坏了活动的公平性。
我们该如何看待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理性看待这些活动。不要被眼前的小利冲昏头脑。要明白自己的时间和人情也是有价值的。比如小李,经历了淘宝盖楼和拼多多砍价的折磨后,他决定以后不再参加。他觉得把时间花在和家人朋友正常的交流上更好。我们究竟是应该继续参加这些看似有好处实则消耗巨大的活动,还是远离它们?希望大家来评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欢迎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