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商品”“现金红包”,只需好友帮忙砍价就能获取,这是多么诱人的电商活动。很多人兴冲冲参与,却没料到有不法分子正潜藏其中。这个看似正常的营销模式背后,竟滋生出电信网络诈骗,令人气愤又担忧。
电商砍价受热捧
砍价活动在电商平台上极为流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就像是一场轻松获利的游戏。大家都想不花钱就能得到心仪的商品或者现金。在全国各个角落,无论是上班族休息时,还是学生课余,都有人积极参与。很多网友觉得只要喊来足够多的朋友帮忙就能免费拿到东西,所以都努力群发消息找人砍价,这个过程有欢乐也有苦恼。这不仅仅是获取利益,也是在享受那种拉亲朋好友互动的感觉。
然而,商家也是利用消费者这种想占便宜的心理通过砍价活动来吸引流量,提高知名度。这是一个看似双赢的模式,消费者在娱乐互动的同时商家得到了宣传,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商品或者服务的推广上。
不法分子的阴谋
像陈某这样的不法分子专门盯着砍价活动。他充分利用砍价者急于成功的心理,在各种砍价互助群里寻找目标。在浙江宁波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找准了被害人王某。这些不法分子精心策划骗局,他们深知参与者的痛点,习惯耍一些小手段来赢取信任。
他们会伪造砍价成功的图片,就像陈某给王某看的假图片一样。他们以各种看似专业且合理的借口,像软件助力需要押金等,一步一步诱惑受害者给钱。这种诈骗方式隐蔽且不易察觉,在很多案例中,被诈骗者往往到最后才恍然大悟。
受害者的心理历程
王某的遭遇并非个例。他在整个过程中充满了期待与焦急。他已经为了砍价的现金红包找了很多朋友帮忙,此时的他投入了很多的人情成本。当砍价时间快截止时,他更担心前面的努力付诸流水。在电商平台的限时压力和获取奖励的渴望下,他轻易就掉入了陈某的陷阱。
很多受害者其实最初都觉得只是在参与一个有趣的活动,从没想过会遭遇诈骗。一旦被骗,除了金钱损失外,还会有很强的挫败感。他们对这种原本信任的活动感到失望,因为相信电商平台才参与活动,没想到会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陈某行为的分析
陈某的诈骗手段实在恶劣。他虚构自己有砍价软件,一步步诱导王某转账。仅仅只是转发一下砍价链接的事情,他却编造出众多谎言,如押金冻结、刷流水等。他故意欺骗王某不让打开APP,为自己行骗争取更多时间。他用这些招数骗得王某1万多元。
他这种诈骗行为在众多相同类型诈骗里颇具代表性。这类诈骗分子善于利用人们的信任,利用新兴的网络营销手段作恶。而且他们一旦得手就立马消失,没有任何底线和道德操守。
犯罪后的代价
陈某虽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也退赔了王某的全部损失并获得谅解,但他毕竟触犯了法律。海曙法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他进行判决。他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这个判决是公正的。
这也给予了其他有同样想法的不法分子警告。一旦从事诈骗行为,不管有没有自首退赔情节,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法律不会任由这种破坏市场正当交易、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肆意泛滥。
时刻保持警惕
在生活中,不管是电商平台上的砍价活动,还是其他看似充满诱惑的网络互动。我们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在涉及金钱交易时要谨慎判断。倘若在砍价这样看似趣味性的活动中,遇到要求给钱来达成目的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停止。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看似划算实际可能有诈的网络互动?欢迎评论点赞分享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