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提特斯拉就遭遇降价,车主们索赔却无一人被核实获得补偿,这是多么扎心的事。车主们的委屈、品牌销量的此消彼长等情况背后有着复杂因素的交织。
车主的损失与诉求
韩乐提车一天就损失2.9万元,高迪被销售催着提前提车亏了3.6万元,他们要求赔偿或赠品,但诉求未被满足。这体现出车主在这场降价风波中的无奈。他们很多人都是按正常程序购车,没想到刚买就降价,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就这么“蒸发”,实在难受。
很多车主参加数百人线上会议,虽然知道可能无法获得赔偿,但也要表达不满。他们觉得自己被“割韭菜”,有苦说不出。
特斯拉的回应与定价逻辑
特斯拉工作人员称降价当日全国提车量超1万台。陶琳表示特斯拉按成本定价。元旦、国庆等节点的降价似乎也在这个逻辑之中。这种定价逻辑并没有把老车主的利益考量进去,让老车主觉得在特斯拉眼里只有销量和成本,没有他们这一群默默支持品牌的人。
这种回应让车主听起来比较冷漠,感觉自己完全是这场商业竞争中的牺牲品,在特斯拉的商业版图下,感情牌似乎打不通。
索赔事件对特斯拉影响有限
各地交付中心尽管有很多车主前来讨说法,可特斯拉的实际销量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从门店数据来看,降价后人流量和成交量成倍增长。像之前库存的现车降价当日就被提空,订单还排到过年后。这种情况表明特斯拉品牌的吸引力以及价格优势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很大。
即使有众多车主索赔,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并未消减。大多数人还是冲着品牌和降价优惠而来,可见特斯拉在市场中的竞争活力顽强。
对其他品牌的影响
特斯拉降价,其他车企很是担忧。小鹏汽车就有顾客在试驾小鹏后转而去买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蔚来等车企销售人员都有类似说法。他们店内人流少,特斯拉门店人却很多。这体现出特斯拉降价在整个汽车市场引起的连锁反应,改变了消费者的流向。
其他品牌在此时只能努力做好本职,守住自己的顾客,可效果并不理想。毕竟消费者都会去对比价格,在价格面前很容易改变购车意向。
调查中的意外发现
在西安车主聚集索赔事件中,组织者竟是比亚迪在职员工。这让大家对公司员工管理和应对公关的策略产生疑问。如果是其他公司员工,比亚迪可以置身事外在这件事上,可偏偏是自己员工参与其中。
这一事件所牵扯出的一系列问题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外界产生很多争议,也影响比亚迪公司的形象。
市场的反应逻辑
从市场的角度看,特斯拉降价顾客蜂拥而至是符合常理的。毕竟在当下,汽车性价比是很多消费者首先考虑的。消费者抢购,其他品牌顾客流失,从商业角度看,就是市场调节的结果。
这其中消费者的趋利性导致资源的集中倾向,也让各品牌在价格和服务上要不断做出新的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那么在这件事上,你站在车主还是企业的立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希望大家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