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短视频风靡的时代,许多人渴望拥有一个成功的短视频大号。然而,记者却发现其中存在着以盗版原创视频为核心的一系列生财门道,这一现象无疑是对原创的践踏,也暴露出平台管理上的漏洞。
搬运原创视频成风
很多人早在玩快手时就开始搬运他人视频。他们挑选那些不怎么火的原创视频,下载下来然后消重后上传就当作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中,快手审核虽严格但只要处理好视频能过头条审核,基本抖音也能过审。这些搬运者毫无顾忌地盗用他人创意成果,且还深知平台审核的一些规律以便钻空子。还有人会把抖音识别为搬运多的视频进行处理后继续使用,完全不尊重版权。
很多搬运者并未认识到盗用原创作品是不道德的行为。他们为了流量和利益,对原作者辛苦创作的作品予取予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那些认真做原创视频的创作者的积极性。
平台检测漏洞
当记者以顾客身份询问版权时,商家称处理好就检测不出,称平台不严格。这表明平台检测确实存在漏洞。像抖音虽有通知账号搬运多减少搬运,但似乎这点威慑力还不够。许多搬运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不断尝试直到找到应对平台检测的方法。
对于那些搬运者而言,平台并没有给予很强烈的阻止信号。如果平台不能很好地堵住这些漏洞,那么搬运之风会越发猖獗,整个短视频生态将会被破坏,原创力量也会不断萎缩。
伪原创的泛滥
如今搬运不那么容易了,所以衍生出伪原创。知情人士表示要对视频进行高级加工做成伪原创来逃平台检测。他们会对视频进行长度删减、加旁白、加代码等处理,还会分析热门短视频音乐用于作品让程序判定为原创。
这看似是一种升级,实际还是盗用他人成果。伪原创使得真正原创被打压。因为它变相鼓励了不劳而获的风气,而且也可能使得很多原创创作者被这些伪原创抢占流量,从而失去创作动力。
刷数据普遍
有商家表示80%的短视频用户都刷数据。他们通过刷数据来提升曝光,进而吸引流量,然后将粉丝迁移到微信进行变现。这种刷数据的行为是对真实的严重破坏。一个短视频的好坏本应由内容的质量来决定,如今却让数据成为主导。
因为刷数据的普遍存在,那些优质的但没有刷数据的内容创作者可能被埋没。而刷数据的人反而可能大行其道。这对整个短视频市场的资源分配是极不公平的。
软件背后的利益链
刘宇提到运营多个账号要很多人力,但他们的软件一个人就能操作。这种软件能扒视频能处理成让平台识别不出来是别人的视频。其成本不高却被他们拿来卖高价。并且还有自动私信引流软件用来引流。
这些软件开发者仅仅为了自身利益,就破坏短视频的生态平衡。他们把视频当成敛财的工具,不顾平台规则,不顾创作者权益不断获取利益。
成本考量下的不正当选择
软件专家表示大家版权意识不强,自己拍需要团队和设备成本高。这看似是理由,但不能成为盗用原创的借口。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说自己创作的成本高,但这不能以损害他人权益来弥补。
每个人都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但这一做法不应走在违法或不道德的边缘。如果整个短视频行业都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整个行业的堕落。
在了解了这些短视频大号养成背后的灰色生财链后,你还会轻易相信那些突然火起来的短视频号吗?希望大家都能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也请点赞和分享本文,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