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电商近期把成交额放到第一优先级而弱化低价的决策,这可是个牵动整个电商格局的大动作。GMV增速的不断下滑,这无疑是抖音电商做出这一决定的重要导火线。
抖音电商增速的下滑
抖音电商曾经发展迅速,像之前2023年单月增速总体能维持在50%以上。但如今,一、二月合并统计实现近5000亿元GMV,累计同比增速超60%,而三月同比增速下滑到40%以下。像这样的增速下降情况,说明其已逼近增长的天花板。这一数据的下滑也暗示着之前的模式可能不再适应现在的发展,低价策略可能带来的效益在减少。
抖音电商的增速下降并非个例,整个消费市场都面临着一些变化。就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说,1月 - 6月,CPI仅同比增长0.1%,反映出当前消费市场的动力不足,这也必然影响到电商平台的销售情况。
平台决策转向的背景
抖音集团高管在频繁参与电商业务经营会后做出这一决策,原因是直播电商很难做到极致低价。此前可能过于依赖低价来获取更多订单,而现在是要重新衡量GMV的重要性。淘宝天猫集团也将销售额、平均消费额定为重要目标,不再只追求低价带来的高订单量。这表明电商平台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重新思考盈利模式。
在这种转变里,抖音电商的算法规则可能从OPM重回GPM时代。OPM的订单量考核导致低价内卷,而GPM考核销售额则能体现直播间真正价值。比如,薄利多销在GMV增长放缓时就没了优势,高销售额才更有利于平台发展。
汽车行业的类似情况
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像BBA等豪华品牌,宝马在7月上调全系产品价格,奔驰、奥迪也调整中国市场定价。之前价格战没有带来明显销量增长,降价换量失去意义。
然而本土汽车品牌还在持续价格战,像二季度以来全国乘用车市场销售量连续负增长,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6.7万辆,同比下降6.7%。即便市场在扩大,真正赚钱的车企没几个。这显示出单纯依靠低价竞争并不能带来好的收益,对电商低价策略也有借鉴意义。
电商平台的博弈逻辑
在电商平台中,低价策略初期是为了吸引流量,提高订单量,最终也是为了增加成交额,进而提升平台广告收入和佣金。但如果卷入价格竞赛后目标不及预期,低利润的订单并不能支撑平台长远发展。
就像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等低价措施时,其他电商平台跟进。但现在抖音电商弱化低价的大招出现后,其他电商平台按兵不动。这表明大家都在重新思考低价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电商行业未来走向
从抖音电商等一系列的决策来看,未来电商平台可能会更注重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提升。杀鸡取卵式的低价竞争不会持久。
未来可能会更多关注如何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真正的消费诉求,而不是单纯靠低价。比如,提高品牌的价值,注重消费体验等方面。
电商格局的调整
抖音电商这一决策必然会引起电商格局的调整。可能会促使其他电商平台也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逻辑。
一些中小电商商家可能也要重新调整销售策略,之前靠低价走量的营销方式也许需要改变,要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综合竞争力转变。
你认为电商平台是否会全面放弃低价策略?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且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