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在大众的印象中一直是正式、严肃的存在。可当它开始用网络语言与大众互动,那种反差感就成了最大的亮点。这预示着传统媒体正在积极转型适应新环境。
李梓萌的接地气开场白
李梓萌在快手上用网络常见开场白让人感觉新鲜。她代表着《新闻联播》走向新媒体的一种变化。这一变化有着特定背景,当下新媒体发展迅猛。《新闻联播》作为老牌节目需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在快手上的这次尝试,很好地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是传统媒体适应新媒体的积极尝试。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打破以往的固有模式,给节目带来新的活力。
入驻短视频平台的成果
《新闻联播》入驻抖音后,一天内粉丝将近1500万而且登上热点榜第一。这组数据表明了《新闻联播》的影响力巨大。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表明大众对《新闻联播》在短视频平台的认可。年轻人原本觉得这是父辈看的节目,但现在不同了。它的入驻也适应了当下人们获取信息渠道转变的趋势,更多人通过短视频平台接收信息,《新闻联播》加入其中,能够更好地把主流声音传播开来。
锐评展现强硬一面
《新闻联播》播发锐评,例如针对美国的一些问题指出其“满嘴跑火车”等言论。这显示出《新闻联播》在国际问题上的坚定立场。7月,国际形势复杂,美国种种不当行为成为焦点。《新闻联播》的这些锐评恰如其分。这种强硬的态度表达了国家的观点,也让中国观众看到节目在国际事务上鲜明的态度,在外交舆论导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变得亲民和萌萌哒
《新闻联播》开始有了亲民的新形式。它从解说词到画面越来越接地气。如主播说联播系列,用通俗语言讲述新闻。这是针对受众年轻化的正确应对方式。以前刻板的印象逐渐消除,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主播日常视频。8月19日发布的康辉和欧阳夏丹的视频就很典型。节目不再那么高高在上,而是让观众看到背后的努力和新闻工作者的日常,对吸引观众关注很有效。
官话民说 硬话软说
使用网络语言是《新闻联播》的一大改变。像国泰航空事件中的用语。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传播快而且能够引起年轻观众共鸣。采用这种语言,让主流声音能够轻松进入更多人的耳朵。这有助于主流媒体在年轻群体中提高影响力。这一变化也是传统新闻的一种创新,既保持新闻的严肃性,又增加了趣味互动性,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变化的意义
《新闻联播》的这些变化意义重大。对于传承多年的老牌节目来说,提高观众粘性是关键。它在保持初心的同时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方面,这种新形式能融入更多观众的生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通过《新闻联播》的转变也有了新的参考方向。电视界其他节目也可以从中学习创新的范本。
你是不是也觉得《新闻联播》这些新变化很棒?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觉得文章好的请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