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地:窗口餐食售卖取消
近日,北京商报报道,自9月1日起,南锣鼓巷166家商户全面取消窗口售卖餐食方式,鼓励店内堂食。此政策一出,以往“边走边吃”的逛吃模式将慢慢成为过去时。这一变化引发了不少游客和商家的关注,毕竟南锣鼓巷一直以来都是热闹的小吃街。
南锣鼓巷管委会此次决定,关停窗口售卖热餐,要求售热食店铺设堂食座位,其他店铺向内推进1.5米。其目的明确,就是要整治街区环境和垃圾卫生问题,让这条著名的老街更加整洁。
店铺现状:营业与整改并行
9月1日当天,内参君走访南锣鼓巷发现,大部分餐饮店铺整改后已开门营业,只有1 - 2家关着门,用围挡围着进行装修。沿街观察,能看到一部分游客坐在店内用餐,但仍有零星游客拿着肉串、薯塔等边走边吃。部分商家表示,虽然政策有了要求,但一些游客多年养成的边走边吃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
在这些营业的店铺中,情况各有不同。像“南锣人家”和美食广场,这一类大型小吃集合店正常营业。它们供应10 - 20种小吃,店内空间大,有10几张桌子、众多凳子,还配备风扇或空调,为堂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堂食分类:三种情况呈现
据内参君观察,南锣鼓巷餐饮店堂食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有堂食座位的餐厅,像大型小吃集合店,店内空间大,能容纳较多客人。第二种是小型店铺改造出堂食空间,例如“肥肠卷大葱”把烤台后移,变为独立门店,门口角落摆了两张桌子供堂食。第三种是甜品和茶饮店,这些店将售卖台后移并加上门帘,里面基本没有堂食空间。
其中,前两种多见于售卖热食的餐厅,后一种多是甜品茶饮店。这些不同的堂食情况,反映出商家根据自身店铺的实际状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与适应。
部分商家:支持与困难共存
有些商家表示理解且支持政策。“肥肠卷大葱”的老板就说,“虽然学生开学人少了,不过游客进来消费还是挺多的,整改对生意影响不大,就是人多的时候座位有点不够” 。他们愿意配合政策,觉得长期来看对南锣鼓巷的整体形象有好处。
然而,部分商家面临着实际困难。街道北口的竹筒奶茶店原先卖多种小吃,店内空间狭小,操作台占满地方,根本无法腾退空间做堂食。还有烤面筋店,直接关门调整了,对面店铺工作人员称它早上刚关,正按新规调整。
环境改善:卫生整治显成效
南锣鼓巷是热门景点,以往游客众多,边走边吃产生了大量垃圾,街道垃圾卫生问题严重。此次管委会整治后,街道卫生状况改善明显。游客在店内用餐,减少了垃圾随意丢弃情况,街边垃圾少了,环境更整洁,街区形象提升不少。
从长远看,这种改善有利于南锣鼓巷持续发展,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玩体验。同时,也为其他景点商业街解决环境卫生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
行业影响:业态升级新契机
南锣鼓巷此次整改目标是改变街道内低端业态,这对全国网红商业街里过度同质化的网红餐饮来说,是差异化与创新升级的机会。南锣鼓巷游客多、密度大,不是所有网红商业街能达到这样规模,其因垃圾问题对热食快餐整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地方。
但政策出发点是将餐饮业态规范化,提高街道卫生,增加游客消费体验,这是所有网红商业街都面临的课题。这种整改能促使商家思考如何打造差异化产品与服务,提升竞争力。
大家觉得南锣鼓巷这次的整改,对当地的旅游体验有多大的提升?如果你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也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