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沉迷测试情况
5月31日22时至6月1日8时,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以未成年人身份登录王者荣耀、阴阳师等10款热门手游测试防沉迷。结果显示有9款触发防沉迷选项,不过仍有1款游戏能正常运行。6月1日凌晨3时,记者用华为手机账号登录某APP,手机授权后直接游戏,没触发防沉迷提醒;当晚22时再测,原始传奇可正常运行,阴阳师等弹出防沉迷提示无法游戏。
这反映出游戏厂商在落实防沉迷系统上,执行度参差不齐,部分游戏仍存在漏洞,没能很好地阻挡未成年人在限制时段进入游戏,给监管带来了难题。
社交平台破解骗局
6月1日,贝壳财经记者在社交平台用相关关键字搜索时发现,很多人号称可“破解防沉迷”,还售卖相关软件。但这些软件极大可能是骗子的噱头。诸暨警方今年公布案例,初中生小雨被防沉迷系统强制下线后,在QQ群看到推广解防沉迷软件的消息,兴奋加“客服”QQ。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层出不穷,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好奇和需求设陷阱。
骗子抓住未成年人想玩游戏的心理,打着破解旗号欺骗他们和家长。同时也显示出网络监管的难度,这类有害信息容易在网络传播,影响未成年人成长。
租买账号诈骗套路
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不少黑产从业者用租号、买号等方式诈骗,甚至诱导未成年人用父母手机付款。比如,黑产者会让未成年人提供账号密码,再以各种理由要父母手机验证码或直接进行支付操作。这让家长的财产安全面临很大风险,也让未成年人陷入不知情的违法违规交易中。
这种诈骗隐蔽性强,一旦得手,受害者很难追回损失。未成年人往往识别能力弱,容易成为诈骗目标,此类问题急需有效治理。
返利诈骗手段揭秘
记者登录小徐的QQ后,“鬼少”发起临时会话邀玩返利。“鬼少”发的图片显示有付款100元返999元等不同金额的返利。记者询问付款方式,对方让加微信转账并拉入微信“返利群”。当记者提出质疑,对方称活动快结束,10分钟后解散群。
这种返利诈骗手法很常见,但很多未成年人还是容易上当,主要是被高额返利吸引。诈骗分子精准抓住未成年人贪图便宜、辨别能力不足的特点行骗,造成不少未成年人财产和心理受损。
实名认证诈骗案例
小雨把游戏账号给“客服”后,对方称账号绑定成长守护平台,需成年实名认证,提供信息要300元,还说活动后钱会退还。之后对方反复要求在“爸爸手机”操作。这种案例很多,诈骗分子以解除防沉迷为诱饵,先让未成年人相信能玩游戏,再一步步诱导获取更多信息和钱财。
这不仅侵犯未成年人和家长财产安全,还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引发其他安全问题。未成年人在面对这类信息时,往往难以拒绝,容易陷入诈骗漩涡。
警方提醒与建议
针对游戏诈骗,民警提醒家长常检查孩子上网课用的电子设备,仅保留上课必需APP,卸载无关游戏、社交、支付类软件。家长还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但很多家长因工作等原因,难以时刻监督孩子使用电子设备。
要彻底解决未成年人游戏相关问题,需游戏厂商、家长和社会监管多方合作,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大家身边有没有类似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或游戏诈骗的情况?欢迎评论,也请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