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盲盒市场兴起
如今抖音对盲盒关注诸多,但热卖有限,就此催生了巨大的二手交易市场。淘宝数据显示,盲盒交易已是千万级市场。过去一年有 30 万盲盒玩家在淘宝交易,每月发布闲置盲盒数目较一年前下降 320%,盲盒二手市场活跃度可见一斑。
在这个市场里,二手盲盒价格波动大。像泡泡玛特出品的 Molly 成为代表,淘宝上过去一年交易超过 23 万单,单价 270 元。泡泡玛特潘神新年隐藏款原价 59 元,在淘宝曾卖到 2350 元高价,狂涨 39 倍。
盲盒成社交货币
淘宝上有多个盲盒圈子,主要话题为换娃和改款,不少圈子早已满员,回帖热烈。盲盒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型社交货币,淘宝上的盲盒爱好者年龄在 18 - 35 岁,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年轻女性。
玩盲盒成了年轻人社交新方式,大家通过交换、分享盲盒增进交流。例如,朋友聚会时会互相展示自己的盲盒收藏,交换不想要的款式,盲盒在年轻人社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盲盒变现惊人
闲鱼数据显示,一位北京闲鱼用户出售盲盒一年就赚 10 万元之多。可见盲盒的二手交易不仅是一种兴趣交流,还成为一些人赚钱的途径。
很多人依靠对盲盒市场的了解,低价买入热门款,等价格上涨后出手。这些人成为盲盒市场的“操盘手”,凭借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在盲盒交易中获利,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盲盒二手交易中。
促销福袋起源
福袋促销历史已久,其价格一般不高,但百货公司福袋生意好,久而久之成春节常规促销手段。福袋最初是商家处理商品尾单的方式,用户获得趣味性体验,店家成功清除库存。
后来有了透明福袋玩法,让用户知晓福袋里的内容。这种玩法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福袋,增加了消费的自主性。
扭蛋机的传承
福袋的营销思路延续到了 1980 年代的日本模型市场,出现了“扭蛋机”的线下机器。扭蛋在日本轰动了近 50 年,近年来国内线下商场中也常能见到“扭蛋机”。
扭蛋玩家中还有“扭蛋毁一生、入坑穷三代”的说法,足见扭蛋的吸引力和消费者的投入程度。扭蛋机里色彩缤纷的蛋状玩具,随机获取的乐趣,让很多人欲罢不能,和现在盲盒的模式颇为相似。
盲盒营销盛行
21 世纪,“盲盒”概念逐渐定型,国内 2012 年左右开始有少量“盲盒”讨论,直到 2016 年泡泡玛特大力发展“盲盒”产品,让“盲盒”营销席卷市场,激活了成人时尚玩具市场。
泡泡玛特不仅冲到淘宝“模型玩具”品类第一,2018 年末在上海王府井公馆限量开售时,早晨 6 点就有 2000 多人排队。现在盲盒成熟应用在各种营销场景,线上“拼手气”,线下有“盲盒机”,成为“抓娃娃机”后又一流量入口。
大家觉得盲盒市场这个热度还能持续多久?欢迎点赞、分享本文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