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火爆异常 /b>
当下,直播带货成为潮流,几亿人纷纷“涌进”这个大型带货现场。像薇娅几秒钟售罄4000万元火箭冠名、蛋蛋快手卖出4.8亿元商品等,“X分钟销售额突破X亿”的战报充斥网络。投资者将直播看作“风口”,大量涌入。直播带货看似一片繁荣。
但在这繁荣背后,已有80多家上市公司宣称有“网红”“直播”相关业务,部分企业借此收获股价飞升。不过,其中也有不少企业只是强蹭热点,直播带货成了某些企业的噱头。
消费者频遭坑害 /b>
多位网友发现,罗永浩直播间的相同产品价格比其他电商平台贵,不符合“全网最低价”的宣传。消费者本是冲着优惠来的,却被割了韭菜。一些消费者看到主播的推销便冲动消费,结果收到货后发现质量不佳。
业内人士指出,直播营造冲动消费氛围,即便头部主播退货率有时高达30%,腰部主播更高。消费者买回来不满意只能退换货,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购物体验。不少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信任度开始降低。
商家面临困境 /b>
一家中型品牌商负责人称,和MCN机构及头部主播合作,头部主播要求产品是全网最低价,品牌只能大幅让利。大品牌或许能把这当广告投入,小品牌就难以承担。该负责人和腰部主播合作,销售数据差异巨大。
比如叶一茜直播间有90万在线观看人数,商家卖出商品总额却不到2000元。商家投入大量成本,结果却颗粒无收,直播带货难以实现真正的“爆卖”,很多商家对直播带货又爱又恨。
数据造假成风 /b>
记者向“水军”机构询价得知,根据真实度和复杂性,普通机器号刷评论和高级“带节奏”水军价格不同。很多直播间看似热闹、下单量巨大,其实有不少是虚假数据。这让消费者难以判断商品好坏,也误导了商家的决策。
一些大品牌找知名主播带货,看到数据不错,以为效果好,实际销量却很低。而许多带货榜单也缺乏公信力,单价数万元的珠宝和单价几十元的小件,用同一标准衡量不合适,亟待更客观公正的榜单。
明星带货易翻车 /b>
独立第三方监测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明星吸引的流量以粉丝为主,和主播吸引的消费者流量主体心理角色不同。例如一些明星带货,粉丝只是为了支持偶像,并不一定真的需要商品,导致商品退货率高。
明星带货翻车案例频发,空有高浏览量,却没有实际转化率。明星可能对产品本身了解不够,只注重宣传效果,这对消费者是不负责任的,也破坏了直播带货的生态。
资本市场遇风险 /b>
不少企业蹭直播带货热点,想提升企业和产品知名度,实现利润增厚。但部分公司将其异化为掩护重要股东高位减持的工具。当热度过去,股价可能会大幅下跌,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投资者盲目跟进,将资金投入有直播业务宣称的企业,却没有仔细了解企业真实情况。一旦企业直播带货业务无法支撑高估值,资本市场将会面临较大风险,各方信心都会受挫。
直播带货问题这么多,你还会相信直播间的宣传然后下单吗?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