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爆款荣耀
曾经,抖音“神曲”随处可听。就像2018年,某首有“可爱”属性手势舞配套传播的歌曲,它燃爆网络,成为当年当之无愧的年度“神曲”。那时候走在街上、商场里,都能听到这些旋律,在各大短视频中也频繁出现,影响力极大。
那时的抖音音乐传播能力惊人,一首普通的歌曲借助抖音的平台,可以快速成为全民知晓的“爆款”。很多音乐人和创作者也因此一夜成名,尝到了抖音音乐红利的甜头。
爆款难度增加
从2019年底开始,形势有了变化。音乐制作人杨俊龙察觉到“爆款”越来越难做。如今两首歌同时火都会打架,在短视频平台上歌曲很难被深度接纳。音乐制作人小刘所在公司,若一首歌三天内没在平台有自然流量,会迅速被淘汰。
这种情况让音乐人们压力剧增。以前可能轻松创作出火遍抖音的歌曲,现在付出大量心血创作的音乐也未必能走红。能捕捉抖音歌曲走红规律的创作者是少数,所以大家转变心态,不盲目追求“爆款”,每月有1 - 2首广泛传播的歌曲就好。
流量与推广费用
在当下的抖音,有好内容也不足以获取流量,还需要资源和费用推广。比如一首歌要达到1000万的使用量,可能要花几十万才有可能实现。这使得很多独立音乐人创作的优质作品,因缺乏资金推广而难以被大众知晓。
这也让音乐行业形成了一定的不公平现象。有资本支持的音乐作品能获得充足曝光,而小团队或个人创作者只能望而却步。他们只能期待作品凭借自身魅力慢慢积攒人气,可在快节奏的抖音环境里,这种机会很渺茫。
平台的造音行动
抖音在看到短视频对音乐推广效应后,开始归拢流量池,发起“造音行动”。至今,它已推荐了《我很好》《他只是经过》等六首歌曲,总播放量达15.4亿次,都成了热门。从数据能看出这种“官选”路径非常有效。
兔子所在团队在“造音行动”开始的三个月一直在分析官方选歌标准。团队希望掌握选歌规则,从而创造出符合要求的歌曲,获取平台流量支持。可官方的选歌机制相对复杂,不是那么容易被参透。
授权与商业价值拓展
抖音和音乐人的一个博弈结果是,很多音乐在抖音免费授权一到两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乐的传播度,但也面临音乐人获利难的问题。音乐人希望通过音乐赚钱,免费授权对他们来说收益有限。
不过,抖音也会帮助音乐人进行其他场景的作品分发,扩大原创曲目的商业价值。这对音乐人是好事,可以让他们的作品有更多变现机会。比如歌曲可以应用到影视、广告等领域,从而获得额外收入。
困境与未来之路
现在很多音乐人只能是神曲的“工具人”,不能为公司提供和平台抗衡的竞争力。在抖音平台,衡量“神曲”时唱歌的人最不重要,因为进入门槛低。像“造音行动”中知名音乐人粉丝量也不算多,影响力有限。
抖音虽然想切入上游音乐赛道,但其对音乐的认知还不够深刻。“造音行动”只能扶持一小部分人和作品,其他歌曲还得在“官选”外厮杀。未来抖音音乐要想继续繁荣,既要让更多优质歌曲脱颖而出,又要保护音乐人权益,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大家认为抖音该如何平衡好扶持音乐人和自身商业利益的关系?希望大家积极评论,记得点赞和分享本文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