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便利”不再
90后黄澄澄去便利店想买罐3.5元的快乐水,到付款时店员却递来二维码,告知需下载店里App才能付款。黄澄澄在多界面切换中一阵眩晕,费劲才完成购买。看着便利店门口“自动”“便利”的字样,她只觉是种嘲笑。如今便利店这般要求下载App付款,哪还有便利可言。
曾经便利店以方便快捷吸引顾客,客人进门买东西直接付钱走人,十分利落。可现在非要下载App,给消费者添了麻烦,破坏了那种即买即走的便利体验,让原本的便利大打折扣。
购物App成负担
有羊毛党为买一斤菜下了10个App领超市新人大礼包。疫情期间超市靠App积攒大量用户,但后期这些服务却变得不合理。下载众多App,手机内存成问题,使用时在不同App间切换也很繁琐。
而且这些App可能很久用不上一次,成为“僵尸App”占据手机空间。大家为了购物优惠或正常消费不得不下载,可却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和负担,让购物变得不再轻松。
高校奇葩App规定
2018年末长沙一高校引发热议,学生需下载App扫码才能洗澡。这规定实在不人性化,对于没带手机或手机没电的学生来说,连基本的洗澡需求都无法满足。
这种强制的App使用规定,看似是智能化管理,实则给学生带来很多不便。学校本应提供便利舒适的环境,却因这样的规则让学生陷入尴尬境地,实在不应该。
市场饱和仍开发
知乎上有程序员对于市场饱和却仍开发App表示无奈,不开发就没工作。但大量App开发出来,却很多只能在手机里“一日游”。市场上App数量众多,可真正能被长期使用的却占少数。
明明市场已经饱和,却还不断有新的App涌现,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拼命抢占市场,却不顾及这些App是否真的有存在价值,造成资源的浪费。
弱势群体被排除
今年年初媒体报道物美为推“多点”App,把手推车升级为扫码下载App才能解锁,这让以老年人为主的消费群体被排除在外。老年人可能不会使用App,这样的改变使他们无法正常购物。
社会强调智能化、数字化,可也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不能让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把这部分人落下,否则就违背了科技服务大众的初衷。
App推广乱象丛生
有的App为提高下载量不择手段,培养小编说话说半截吸引眼球,比如“深山老林忽现水猴子”这种噱头。大App尚且在推广上存在问题,那些匆忙上线的小App更是状况百出。
这些不恰当的推广方式不仅让用户不胜其烦,还影响了整个App市场的秩序。App开发者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上,而不是用这种流氓手段获取下载量。
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必须下载App才能完成消费而感到困扰的情况?欢迎点赞、分享本文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