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带头吹起“送礼风”
去年12月,微信就先行一步推出微信小店“送礼物”功能。一开始是小范围灰度测试,随后便全面上线。这明显反映出微信在加重“送礼物”功能的权重。像是给电商圈投下一枚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拉开了电商“送礼”热潮的序幕。
借助微信庞大的用户基础和高频的社交属性,这个功能具备天然的传播优势。它能够方便大家在社交场景下轻松给亲朋好友送礼物,为后续各大平台跟进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刺激了整个电商行业对“送礼”这块蛋糕的关注。
电商平台急需“爽点”
过去一年里,电商平台一直陷于价格战、服务战中。降价、仅退款、运费险这些策略逐渐让消费者免疫,电商急需新的“爽点”刺激消费。在这样的困境下,“送礼功能”适时出现。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这代表着新机会:可以给商家创造新玩法,像设计专属礼品套装、推出礼品优惠活动等;也能给消费者新鲜感,有更多新奇购买体验。这就像一剂强心针,为电商行业注入新活力。
“送礼功能”过往表现
从前,微信、美团等平台也有“送礼功能”,但一直不温不火。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种类单一。在微信上,可能大多是某几类商品可用于送礼;美团有的送礼场景也局限在特定品类。
而且这些功能往往要在特殊场景才触发,比如节日、促销活动时。这就让它的日常使用率不高,消费者很少会在平常时刻想起使用这个功能,其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年货节布局送礼功能
到了今年,尤其是临近年货节,各大电商平台为争夺GMV,纷纷重启“送礼功能”。从战略角度看,这也是一种跟随策略,别人做了,自己也要布局,不然就会失去市场机会。
年货节是电商的重要销售节点,“送礼功能”恰逢其时。消费者在置办年货时,有给亲戚朋友送特产、礼品的需求。电商平台以此为契机优化该功能,希望能吸引更多交易,提升在年货节期间的市场份额。
各平台策略各有侧重
不同电商平台在“送礼功能”上侧重不同。腾讯更看重调动微信流量价值,通过“送礼”打破消费场景限制,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中都能消费。比如,从社交场景延伸到零售消费场景。
抖音则将“送礼功能”和本地生活结合,向餐饮、娱乐等商家倾斜。商家通过赠送团购,能吸引更多用户到店消费,不仅提升本地生活业务,也能拓展短视频内容与线下业务的关联。
“送礼”前景喜忧参半
“送礼功能”有着巨大潜力。在春节等节日期间,它和“红包”一样,是高效社交媒介。能短时间吸引消费者,还能强化社交联系、提升购物体验。来伊份就是例子,入驻微信小店且私域用户超千万,“送礼物”功能有望进一步提升其销量。
不过市场也存在担忧情绪。一方面功能刚上线需推广,平台要思考新玩法,以提升使用率;另一方面这不是全新玩法,以前类似功能没达到火爆效果。这次“送礼大战”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各位读者,你觉得电商平台的“送礼功能”会火爆起来吗?快在评论区留言,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