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令人气愤不已,商家的不良行为和消费者的维权困境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网购免单活动与实际不符
消费者满心期待的参加网购平台的全额免单活动,可实际?就像2021年3月那起投诉,宣传买三单收货后金额全免最高四十元。这看起来是个很诱人的活动。但商家没有兑现承诺。消费者觉得被骗,这种虚假宣传真的很让人气愤,消费者只是想按说好的规则享受优惠。在日常网购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冲着优惠去,结果收获的只有失望。
消费者觉得被骗后要求平台履行约定,但往往面临重重困难,平台可能推诿责任或者干脆不回应。这对消费者来说特别不公平,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只能在这样的欺诈面前干着急。
预定商品方面的问题
消费者提前三天预约住宿却发现平台无房可预约,并且都要求加价。可是联系酒店却证实有房可预约。这就很奇怪了,平台这样做明显是侵犯消费者权益。找商家反映情况也没得到有效处理。在旅行过程中,住宿是很关键的一环。这么搞让消费者非常闹心,可能打乱整个旅行计划。
这不是个例,很多人在预订酒店或其他商品时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就是希望按照平台宣传的那样顺利预订到产品,商家却总想着从消费者身上多赚些钱。
奖品兑换时被拒
消费者按要求参与活动,符合兑换奖品的要求时,经营者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兑换。这是很不讲道理的行为。消费者耗费精力参加活动,不就是为了得到应得的奖品吗?这就好比你努力工作了工资却不给你发一样让人窝火。
这在很多商业活动中经常发生,商家为了拉人气搞活动,但到了该履行义务的时候就耍赖。这让消费者对类似的活动都开始有抵触情绪,不敢再轻易参加。
商家宣传信息未完善
横溪消保分会调查发现商家发布活动信息不全。例如集赞活动只介绍数量、价格和优惠项目,对期限却没说明。这样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惑。如果消费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参与,最后商家却不认账,这就会引发纠纷。在信息时代,各种促销活动太多了,商家这种不完全透露信息的做法很不应该。
商家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留后路,万一出现问题就可以把责任推到消费者身上,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不良商家欺诈手段
有些商家用低价“0元购”等形式吸引消费者,结果却是让消费者办理贷款或者分期付款。像一些网络商家和电视购物商家用货到付款方式发不知情商品骗取货款,还有免费送学习机却要充值付费才能使用的。这都是欺诈手段。这种手段非常恶劣,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陷入陷阱,特别是一些不太懂这些套路的老人和年轻人。
这些欺诈手段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消费者本来是为了方便或者节省钱去购物,结果却掉进更大的坑,有些人可能因此背负不必要的债务。
消费中的其他典型问题
写真馆相关问题就是典型,消费者想退款遇到困难。商家以各种理由推脱。还有网购时商家引诱私下交易,售后无保障。部分商家故意混淆“定金”“订金”,消费者预付费用后权益受损,还有买车时商家不及时退款等情况。这无一不是在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在这些情况里,消费者总是处于劣势地位。商家不管是出于贪婪还是疏忽,都罔顾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很无助,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这个消费市场中,消费者要不停的防范各种陷阱,真的非常辛苦。大家有没有碰到过类似让你很气愤的消费遭遇?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也请点赞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知道如何防范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