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赖”在视频中看到自己顶着“悬赏”二字的头像被循环播放,而且视频还大火时,那是一种怎样的震惊与无地自容。这一事件不仅让“老赖”现了形,更凸显了悬赏令的强大力量。
汇川法院判决
2018年6月25日,遵义汇川区法院对张某和李某的民间借贷纠纷作出判决。李某需在十五日内偿还张某借款本金10万元及利息。这一判决依据清晰明确。从2016年7月4日起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利息,这是公正合理的设定。此判决体现了法律维护债权人权益的基本作用,也给李某规定了应尽的义务。这之前想必是张某出于信任借给李某这笔钱,无奈李某却未能遵守承诺还款,法院判决就是在公正地界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汇川区法院的这一判决是整个事件的开端,为后面的事情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合法的判决存在,也就不会有后续的种种故事。它也代表着司法机关的一种态度,表明债务关系需要得到合法的解决。
李某玩消失
判决生效后,李某的做法违背了基本的诚信原则。他更换电话号码,切断了与张某的所有联系,玩起了人间蒸发。他这种做法对张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张某满心期待着按照判决收回自己的钱,却被李某这样耍弄。他可能四处寻找李某的踪迹却毫无办法,此时的张某一定特别无助。
这是很多“老赖”会使用的手段,逃避债权人、逃避法院判决。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应承担的责任。然而他们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在不断积攒自己在道德和法律上的污点,更让债权人处于困境之中。
悬赏措施出台
今年2月18日,汇川区法院采取了非常有力的执行悬赏措施。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多个平台渠道向外公布执行悬赏名单。这一措施表明法院坚决执行判决的决心。多平台发布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范围极广。
悬赏公告一发布就获得网友的点赞与转发,播放量迅速上升。这表现出大众对这种措施的认可。他们愿意帮助法院一起监督“老赖”,也体现了社会舆论在维护公正方面的积极作用。
网友的态度
在视频下面网友们积极留言,“目测会火”“几亿人看你赖账,要脸不?”“火前留名,看你越来越难过。”这些语言表达了网友们对“老赖”行为的不齿和鄙夷。网友们站在维护公序良俗的一边,他们通过评论的方式表明态度。
这些留言不仅对“老赖”是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也促使更多的人关注这件事。网络的力量就在于此,可以让大众的声音集合起来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
李某看到悬赏令
李某平时爱刷短视频,却没想到会看到自己在执行悬赏名单里。他看到自己的照片和信息时应该是错愕和羞耻的。他顶不住这样公开的压力,于4月12日主动到汇川区法院缴纳了执行案款。这一行为是悬赏令发挥作用的直接体现。
这件事表明“老赖”并非真的毫无底线,一旦他们的名誉在公众面前受到威胁时,也会选择承担责任。这可能是他考虑到自己未来的生活可能会不断地被打扰,事业和人际关系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悬赏令的效果
汇川区法院自执行悬赏措施实施以来,不断有被悬赏人主动或者被举报后被动付款。这说明这一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它以一种公开的方式让“老赖”们没有地方可躲。随着信息传播越来越快和广泛,“老赖”想逃避只会更难。
这种措施有助于解决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也让更多的债权人看到希望。同时给予那些有侥幸心理的“老赖”一个警示,不要试图逃避法律责任,不然丑事会被公之于众。
如果你是个“老赖”,看到这件事之后会选择主动还款吗?希望大家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