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闲鱼服务费政策发布前,用户对其交易氛围的吐槽就不绝于耳。如今服务费政策一出,更是引发轩然大波。下面来深入探讨这场风波背后的种种问题。
用户吐槽氛围差
在各大社交平台,用户对闲鱼交易氛围的吐槽屡见不鲜。打开小红书搜索“闲鱼”,关联词多是交易纠纷、真假货辨别等话题。专业卖家充斥其中,个人卖家越来越难获得曝光,他们发布的物品流量减少,鲜有人问津,好好的闲置交易平台,似乎有些变味了。
这种情况其实由来已久。闲鱼自发展以来,用户群体逐渐复杂,专业卖家为了利益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个人卖家的生存空间,导致很多想出售闲置物品的个人卖家越来越难在平台上达成交易。
发展策略转变
2020年,时任闲鱼CEO的陈镭将C2C改为“C2X”,“X”不仅包括C端消费者,还有B端淘天商家以及各类中介服务商。这一转变反映了闲鱼在探索发展道路上的尝试。
在过去10年里,闲鱼一直在社区和电商之间寻找平衡,“C2X”策略让平台更具开放性,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问题。专业卖家的增加冲击了原本的C2C氛围,平台需要在各方利益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服务费争论焦点
社媒平台上,用户对此次服务费收取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服务费收取的路径,二是闲鱼有没有服务。收取路径让很多用户感到迷惑,而对于是否享受到与服务费匹配的服务,大家也存在质疑。
究其原因,可能是流程设计时没充分考虑用户体验,也可能是将B端卖家的收费流程套用到C端,导致不匹配。用户熟悉的交易逻辑与现在的收费方式差异较大,这自然引发了不满。
沿用政策的影响
此次服务费政策或许是对去年“高频且高额交易”收费政策的沿用。去年主要涉及职业卖家,他们对收费流程比较熟悉,但今年全面收费涉及到个人卖家,情况就不同了。
个人卖家习惯的是另一套逻辑,平台这样的操作没有考虑到这部分以个人用户为优势资源群体的感受,未能给到他们应有的尊重和情绪价值,难怪引发诸多不满。
服务与商业模式
部分用户吐槽闲鱼收取服务费不当,理由是其服务没做到位。一般交易平台靠用户流量吸引品牌入驻,赚取品牌商家的服务费、曝光费等。
而闲鱼作为“熵值”极高的交易平台,极端监管方式难以适用,只能根据不同阶段平台发展需求、用户生态来引导。不过目前看来,在服务与商业模式的平衡上还存在不足。
平台发展方向
闲鱼不止想做交易平台,还想覆盖年轻人的方方面面,“交易闲置时间”早已有之,只是之前没统一搜索入口。这次收服务费,除了增收,也可能是想规整交易板块,削弱职业卖家占比,拉开与电商平台的差异。
但月交易额过万后1.6%的服务费率比主流电商平台都高,这能让用户买单吗?比如2021年618大投放后DAU短暂上升又回落,说明纯电商逻辑运营闲鱼难长久留住用户。
闲鱼此次服务费政策引发了众多争议,大家怎么看这次服务费政策?觉得它是平台发展的合理举措,还是会赶走用户?欢迎大家评论互动,觉得文章有用的话,请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