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商业模式
拼多多与阿里京东商业模式不同,它以匹配、推荐为重,底层逻辑是货找人。比如它通过算法为用户精准推荐商品,让商品主动找到合适的人。而阿里京东更多是人找货,二者分属不同商业物种,在电商领域走出了不同路径。
这种货找人模式能挖掘用户潜在需求,让很多用户能发现自己可能没意识到需要的商品,促进了商品销售,也改变了传统电商购物的体验和节奏。
目标用户群体
外界认为拼多多用户多来自五环外的下沉市场,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没听说过淘宝京东却仅是拼多多用户的情况。拼多多第一批用户一部分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红利,那些原本因没电脑或不会用电脑而不网购的人,因智能手机学会网购并成为其用户。
当拼多多创办时,移动互联网红利已近尾声。不过,即便如此,拼多多仍凭借自身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不断拓展着用户范围和市场份额。
游戏化策略
电商游戏化被认为是拼多多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就像一款设置巧妙的游戏产品,通过各种游戏玩法吸引用户参与。用户可以通过完成任务、积攒能量等方式获取优惠。
游戏化让购物变得更有趣味性,增加了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间和参与度。用户不再只是单纯购物,而是在购物过程中有更多互动和乐趣,这也是拼多多区别于其他电商平台的特色之一。
社交与电商结合
拼多多把电子商务和移动社交有机结合。黄峥虽表示不存在社交电商范畴,但不可否认,其早期崛起很大程度依赖于微信生态。通过在微信创造分享场景,没有数据时靠人了解人。
比如用户分享商品能获得优惠,还能通过朋友关系扩大影响力。把人的情感和购物性价比融合,这种场景此前不存在,但却让拼多多收获了大量流量,提升了用户数量和活跃度。
电商直播的影响
直播带货属于典型的货找人模式,火星文化 CEO 李浩这么认为。比如 5 月 15 日罗永浩直播带货,虽后期配送有问题,但也展现了直播带货的影响力。
与拼多多相比,电商直播围绕产品,很多头部主播靠“全网最低价格”固粉,其愉悦感强。拼多多模式中熟人强关系属性有时让用户觉得被绑架,被指责 low,其“多乐趣”理念在直播带货面前略逊一筹。
山寨问题治理及品牌商新机会
拼多多山寨问题曾很严重,有些白牌蹭流量,消费者没得到好处。上市后拼多多进行治理,营收项目增多,很多白牌、山寨货被迫迁移。
与此同时,更多小品牌商把直播电商当作发财机会。在快手或抖音做直播电商,运营成本能控制在 40% - 50%,利润空间大。即便拼多多用户量和交易额可观,但直播电商也是不小的挑战。
大家觉得拼多多未来能否在直播电商冲击下持续保持优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觉得文章有用就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