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数据造假成风
抛开一场直播数据真假不论,如今直播市场数据水分大是公认事实。直播间看似繁荣,很多时候是虚假流量在撑场面。科技日报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得知,直播数据造假现象相当普遍,虚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隐患。
北京很多直播从业者透露,如今打开一些直播间,人数显示众多,但互动却寥寥无几,这很可能就是数据造假的结果,虚假的数据让这个行业充满了泡沫。
黑色产业链成型
国内数据造假已形成完整庞大的黑色产业链,从电商、生活服务到社交媒体平台,都存在数据造假现象。直播平台如此热门,自然也被卷入其中。
北京理工大学闫怀志表示,造假手段繁多,这些组织在各大平台活动猖獗,大量的虚假数据充斥其中,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真实性。
常见造假手段
造假原理其实不复杂,常见的有人工刷单走量。一些组织雇佣“刷量工会”,每个“工会”能操控数百甚至上万会员进行人工刷单。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软件平台和“软件机器人”账号刷数据。出售刷量软件,提前导入账号和内容,直播时能自动留言评论,频率还可调控,严重扰乱了直播市场秩序。
技术推动造假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数据造假提供便利,让造假门槛和成本极低。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很多直播平台不仅不打击,还自己参与其中。
当实际只有100人观看直播时,平台可能把人数设置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大量小平台为吸引商家入驻,采取这种手段,严重破坏了行业生态。
利益驱使造假
虚假流量成顽疾,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链条。直播者靠虚假流量吸引眼球,伪造个人商业价值。
像一些小主播,刷量后看似人气高了,能接到更多商家合作,获取利益。刷量平台通过提供服务盈利,这样循环让造假现象愈发严重。
危害与监管困境
刷量平台会留下痕迹,如阅读数与评论数不匹配,分钟级流量监测能识破。但第三方监测机构很难判断流量是否刷单产生,除非明显造假行为。
上海律师游云庭指出,购买虚假流量对品牌方、赞助商构成欺诈,对其他主播是不正当竞争。专业造假机构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国家虽出台规定禁止流量造假,但要完全遏制还需努力。
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对直播数据造假的监管?记得点赞和分享本文,一起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