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付费模式隐患
运营商用户多采用“后付费”模式,每月月底生成消费账单后结算。这看似方便消费者,却埋下了巨大隐患。爆卡者利用这种模式,每日能透支数万甚至数十万元话费。以常见的后付费手机套餐为例,用户无需提前缴费就能正常使用,可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这种模式下,运营商承担着较大风险。全国各地的爆卡行为不断发生,导致大量坏账产生。消费者使用服务后才付款,一旦遇到不良用户恶意透支,运营商很难及时止损,最终只能承受巨额损失。
爆卡产业链的延续
从最早的电话购物开始,透支话费点播、购物的产业链就已存在,至今无法根除。早期可能只是小规模的个人行为,但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形成了产业链。尤其在互联网发展早期,支付渠道匮乏,话费支付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收费的唯一通道。
在这个产业链中,不法分子利用运营商后付费的空子,将获利手段不断翻新。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手机号码,进行透支消费,涉及电话购物、互联网服务等多个领域,持续从运营商和相关企业身上吸血。
游戏渠道刷量乱象
国内游戏推广渠道竞争激烈,一些渠道为吸引游戏开发者,故意用爆卡刷用户量、刷流水。游戏开发者看到虚假的用户数据和流水后,会持续投入。但3个月后结算时,大量流水变成坏账。
某地一家运营新游戏的公司,因推广渠道采用爆卡刷量,初期数据十分好看,开发者追加投入,可最后结算发现坏账严重,损失惨重。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运营商和游戏开发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
话费坏账惊人比例
前几年,话费坏账普遍在30 - 40%左右,有的被恶意刷量的游戏坏账能超过90%。如此高比例的坏账,给运营商和游戏公司带来了巨大财务压力。大量资金难以收回,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以某地区运营商为例,每年因话费坏账损失数千万元。这些损失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也让相关利益方遭受牵连。
运营商业务调整
2017年3月,王者荣耀官方称多地中国移动因运营策略调整暂停支持话费支付。中国移动此前曾成立话付宝推动话费支付,但因金融监管需求开始收紧业务。此外,移动开发者社区对话费支付审核改革,新增计费接口,可查看计费号码多方面数据,让应用方判断,减少坏账。
中国电信也对自身业务加强管理,通过实名制规范卡的管理,严格增值业务管理,现在直接接入的游戏坏账率低于8%。这些调整是运营商在面临巨大损失后的无奈之举,也体现了它们积极应对问题的态度。
爆卡产业的深远影响
爆卡产业不仅给运营商带来大量坏账,还拖累其错过了移动支付产业的最佳发展期。在支付宝、微信迅速占领市场时,话费支付几乎停滞不前。运营商本可借助广泛的用户基础,在移动支付领域大展拳脚,但爆卡问题让它们陷入困境。
如今,消费者习惯了便捷的支付宝、微信支付,运营商想要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变得十分困难。这不仅影响了运营商的盈利模式,也对其未来发展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家觉得运营商还能在移动支付领域重新崛起吗?欢迎评论互动并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