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变调引关注
曾经,双11是电商平台疯狂秀GMV战绩的时刻,数据一路狂飙总能掀起市场波澜。然而如今,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不再公布双11战绩,这一转变太突然让人不禁想知道背后的原因。这意味着电商行业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实则暗潮涌动,巨变正在悄然发生。
大战走向初窥探
从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来看,平台从炫耀GMV到低调行事,商家从孤注一掷备战双11到多方布局,消费者从盲目抢购到理性消费,这些心态和行动的转变,仿佛给我们画出了电商大战下一阶段走向的草图,让我们对未来竞争态势多了几分好奇。
阿里策略之转变
阿里觉得双11的势能还没完全发挥出来,所以把双12送给淘宝中小商家。双12原本定位就模糊,2016年开始搞线上线下融合,原本希望一边帮淘宝提升C2C销量,一边发展本地生活业务。2016年双12前,支付宝口碑通气会提到线下商家给用户专属优惠,后来两年参与商家从不足30万涨到超100万助力口碑追赶美团。
双11消失之缘由
电商市场增长放缓,像一辆高速行驶的车渐渐没了动力。购物节供过于求,消费者被各种节日包围,热情大减。同时,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玩家不断打造专属节日,加剧了购物节过剩,用户关注度自然下滑,最终导致双11走向低调。
淘宝新节之争议
淘宝天猫经营策略变了,双12被年终好价节替代。今年12月9号晚上8点开启的淘宝好价节,折扣、商家规模和商品规模大幅提升。但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吐槽,这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个名字搞促销,能不能真给大家实惠还是未知数。
各台应对之举措
除了淘天集团,其他平台也行动了。拼多多延续双12,强化平价好物心智,还与多多买菜、Temu等业务配合,提升平台曝光。抖音双12不以直播带货为主,商城是核心,推出“抖音商城双12好物节”,有跨店每满150减20活动和多种消费券。可中小卖家因自身实力和规则限制参与度不高。
看到电商平台这些变化,你觉得哪个平台的新策略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胜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