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电影热潮中,同为关联方的光线传媒赚得盆满钵满,而作为线上票务巨头的猫眼娱乐却有些声量不足,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真相?咱们这就来一探究竟。
票房盛宴背景
《哪吒之魔童闹海》着实厉害,其全球票房成功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十。延长放映时间后,若最终票房能达到150亿 - 160亿元,按60%投资比例及分账规则,光线传媒分账收入预计会大幅增加,可能达到28.2亿 - 33.4亿元。这一场票房盛宴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惊喜。
猫眼收入情况
虽说猫眼背靠和光线传媒相同的自然人股东,但在这场盛宴里没掀起更大浪花。不过,猫眼也有自己的收入渠道。它为多家非光线系影片,如《唐探1900》等提供发行服务,再加上春节档观影高峰,猫眼的收入应该也不算差。但和光线传媒在《哪吒》上的巨大分账比起来,显得没那么耀眼。
市场竞争格局
在线票务市场,猫眼和淘票票形成了“双雄”局面。然而整个电影市场后续如果继续疲软,票务和发行市场的增长空间会非常有限。它们之间的竞争就像是在一块越来越小的蛋糕上争抢,属于零和博弈,不管谁赢谁输,整个市场的总体收益没有增加。
抖音与猫眼合作
2023年电影总票房约550亿元,服务费收入仅约50亿元。而当时抖音正集中精力发展广告、电商等核心业务。在“先大后小、抓大放小”的战略下,抖音选择与猫眼合作,接入其成熟票务系统,利用自身擅长的流量运营与内容营销吸引用户,实现“短视频、直播种草 - 小程序购票”闭环,不用自建票务就能分一杯羹。
行业担忧与顾虑
其他电影公司对猫眼心存顾虑,担心它在票务排片、数据资源或营销流量上优先支持光线出品的影片。比如春节档,猫眼同时参与《唐探1900》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竞争,一旦有偏向,很容易引发行业关注。因为票务位置、评论等能影响消费者决策,一部高投资电影的盈亏跟售票情况密切相关。所以即使猫眼强调独立运作,其他电影公司也不敢把它作为主要宣发阵地。
抖音红利诱惑
抖音凭借高流量,在电影宣传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它能通过大数据和算法给用户推荐感兴趣的视频,推动用户消费决策。电影公司都争着和抖音合作,要是抖音专注广告、电商业务,保持现有的合作方式不变,对猫眼来说,这无疑是近在眼前的担忧。
看到这里,你觉得猫眼娱乐该如何打破当下的局面,在电影市场分得更多蛋糕?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觉得文章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