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氛围吐槽成风
早在服务费政策发布前,在各大社交平台能看到用户对闲鱼氛围的诸多吐槽。在小红书搜索“闲鱼”,关联词多是交易纠纷、真假货辨别。不少用户反馈,闲鱼上专业卖家太多,个人卖家越来越难拿到曝光,发布的物品流量锐减,鲜有人问津,个人卖家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C2X模式的转变
2020 年,时任闲鱼 CEO 的陈镭把 C2C 改成“C2X”。这里的“X”既指 C 端消费者,也包括 B 端淘天商家以及 S 各类中介服务商。过去 10 年,闲鱼一直在社区和电商之间找平衡,这种模式的转变也是它在探索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尝试。
服务费争论焦点
社媒平台上,用户对此次服务费收取核心争论有二。一是服务费收取的路径,用户觉得流程设计不合理。二是质疑闲鱼有没有服务,认为在收取费用的情况下,服务却没做到位。这或许是做流程设计时没充分考虑用户体验,也可能是把对 B 端卖家的收费流程用到了 C 端。
政策沿用与用户不适
此次服务费政策可能是对去年“高频且高额交易”收费政策的沿用。但去年主要涉及职业卖家,他们对此流程熟悉。今年全面收取涉及个人卖家,他们习惯另一套逻辑。闲鱼以 C2C 起家,以个人用户为优势资源,此次没考虑周全,没给用户应有的尊重和情绪价值。
服务与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看,一般交易平台是用用户吸引品牌入驻,赚品牌商家服务费、曝光费等。但闲鱼“熵值”极高,极端监管不适用。它要根据不同阶段需求和用户生态做引导,目标不仅是交易平台,还想覆盖年轻人各方面。“交易闲置时间”早就存在,现在想对交易板块规整。
费率比较与运营困境
月交易额过万后 1.6% 的服务费率比淘宝、抖音、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都高。闲鱼更聚焦年轻人,像 90 后、 00 后的生意。可它也面临运营困境,如 2021 年 618 大投放后 DAU 短暂上升又回落,说明纯电商逻辑难留住用户。
大家觉得闲鱼该如何平衡好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不妨在评论区留言,记得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