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带来的甜头
如今媒体界正掀起一股CID尝试热,其原因在于CID着实带来了甜头。字节和快手就是典型例子,它们发现CID目标转化人群和现有电商业务受众不同,不会对抖音小店、金牛小店等业务有太多冲击,交易多落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这让媒体看到新的流量变现路径,忍不住下场试水。
在快手,电商规模与用户体量差距明显,3亿用户中仅有3000万左右参与到电商业务中,这表明大比例短视频用户尚未转化,而CID或许能引导更多此类用户产生转化,带来新的收益,这也是媒体心动之处。
CID与站外电商优势
相比抖音小店、快手小店的站内电商,站外电商如淘宝、京东等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很多用户还没养成在抖快购物的习惯,另一方面淘宝的活动促销玩法多样,抖快相对较少。这使得用户跳转到淘宝、京东等平台后转化率更高,媒体借助CID引导用户到这些平台,能获得更好的商业效果。
比如一些客户通过CID从短视频平台跳转到淘宝京东后,交易成功率明显提升,媒体从中获取的分成也增多,这也是媒体愿意尝试CID的重要因素,让媒体看到了流量与站外电商结合的新商机。
阿里对CID的限制
然而CID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clickID的出现,阿里ud部门广告数据直线下降,阿里开始采取行动,封了不少淘客端口,并且出台种种限制措施。这对依赖阿里平台的媒体和技术服务商带来一定影响。
阿里此举是为了保护自家电商业务数据和用户资源,避免广告资源的过度流失。媒体和技术服务提供商只能另寻出路,重新布局业务,以适应阿里的这一变化,这也促使市场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快手与拼多多联手
在阿里限制的同时,快手和拼多多却开始了联手。快手针对由快手跳转到拼多多的方式给予很多扶持政策,拼多多也积极推动商户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更多流量。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例如之前拼多多商家退货率高,部分技术服务商通过技术剔除0元购流量后,退货率恢复正常。
这种合作模式既为拼多多带来了新的流量入口,也让快手能更好地将流量变现,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为其他媒体和电商平台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百度与京东的试水
百度由于用户大多是男性,与京东的用户匹配度更高,也开始在这方面试水。但目前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没什么大的水花。现阶段参与的客户大多是日化、家清这类低客单价产品,像凯潇百货和mdb等玩家。
低客单价产品在短视频诱导下容易转化,但百度和京东要想在CID领域取得更大进展,还需要深入挖掘适合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吸引更多用户和商家参与,提升合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行业未来的走向
当前头部媒体都在尝试PA,但面临一些挑战。阿里等电商对个人信息进一步弱化,比如用虚拟号替换手机号码信息,这导致无法和抖快个人信息匹配。而且各数据服务商淘宝跳转技术方式差异大,出现头部效应,传统淘宝联盟技术服务商占比缩小。
不过市场中也有像“矩阵极因”这样专门做CID的第三方技术商幸存下来。对于未来,媒体和电商该如何应对个人信息变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在技术和合作模式上创新,是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