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18年中大促期间,各大平台都宣称投入力度空前,这看似诱人但背后反映出消费市场的复杂变化。消费者在众多宣传中变得更加理性,同时衍生出一些新的消费现象和心理值得探究。
电商平台的宣传策略
平台号称“史上之最”投入,目的是吸引消费者。像淘宝和京东的宣传话术,反映出竞争激烈。这在多地都有体现,比如一线城市的上班族,看到广告就会关注优惠。平台想提高销售额。然而消费者也不傻,他们会深入探究这些口号背后的真相。之前的消费体验在这时候也起到很大作用,如果之前有假货或者劣质服务,就很难再被这种口号吸引。
许多消费者还会去其他平台比较,而不是轻易购买。不少家庭主妇就是这样,为了省钱,会在不同平台查看同样商品的价格和评价等信息。
拧巴式消费现象
有人将现在的消费状态称为“拧巴式消费”。在选择商品时会多方对比。这种现象很普遍,比如在数码产品的选购上,大学生们会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去查看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参数、价格。通过各种渠道的评测去对比性能和性价比。
因为消费者现在对性价比要求提高。很多人都受到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以普通工薪阶层为例,工资没怎么涨,但物价在波动,所以他们就会更加谨慎地对商品进行挑选,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冲动消费。
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
尽管“全网最低价”已成为过去式,但直播间的价格依然备受关注。各种报告显示了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倾向。例如南都发布报告中提到的六成受访者消费更理性。
在一些热门消费领域,像咖啡市场。瑞幸9.9元一杯已经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库迪咖啡进一步降低价格到8.8元一杯,更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心理。很多上班族会因为几毛钱的差价而改变选择。
联名背后的真需求
联名款曾经很受欢迎,能够带来品牌溢价。但现在溢价空间变小。有消费者表示,现在的联名产品很多只是换个包装,没有实质提升。以某知名化妆品和卡通形象的联名为例,产品内部和原来基础款差不多,但价格没降,这让消费者很反感。
现在消费者购买联名产品会很注重产品本身。如果是真的有品质提升或者有特殊纪念意义才会考虑。像在某地举办的动漫展览中的一些限量联名产品,只有少数真正热爱的粉丝才会购买。
新型消费的类型
随着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新型消费出现。像淄博烧烤火爆有旅行体验和当地文化等多种因素。彩票销量增长也反映了年轻群体的一种心态。在娱乐方面,00后对音乐节高度关注,90后和95后紧跟其后。这和年轻人追求新奇体验有关。
还有治愈消费的产生,像一些有趣的小物件,宠物摆件等,在某些小巷子里的特色小店销量还不错,是因为能给人带来放松的情绪。
消费升级的转变
消费从“越多越好”变为“追求品质”。从购买商品到购买服务。如高端酒店不仅提供住宿,还有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等。年轻消费者意识到品牌溢价不一定等于使用价值,很多时候是心理价值。拿奢侈品来说,很多人买是为了一种身份象征,但现在年轻一代会思考是否真的需要。
那你在618或者类似的购物节时,会因为什么因素而购买商品?希望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同时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的话,请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