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张一鸣是年轻有为的CEO,但他却被同事说“缺乏情趣”。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背后,其实反映出像张一鸣这样的精英的理性与大众之间的差距。他常说的“延迟满足感”源于南开的经历和对优秀品质的追求。这种理念让他在工作和企业发展中有独特的思路。
张一鸣和他的延迟满足感
张一鸣多次强调“延迟满足感”。在他看来,如果觉得事情好就该往后延迟一下。在那项儿童关于棉花糖的研究中,能忍耐等待获得两颗棉花糖的儿童成绩和工作表现都更好。这意味着延迟满足感可能会带来长远的积极成果。张一鸣将这种理念融入到生活与工作里,对他在创立字节跳动等成就上可能有着助力效果。这一理念与大众普遍寻求即时满足的想法有很大区别。
这种区别有很大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想要即时的成果。而张一鸣靠延迟满足感能有更高的标准做事,这是他成功并且与众不同的因素。
抖音对时间判断的模糊
抖音在大众的日常生活里很常见。抖音让人不清楚在上面玩了多久,几个小时半天就过去了。这是它的特点带来的。它的视频间距近,不需要过多操作,不喜欢下滑就换。这样不经意间就会消耗人大量时间。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很多人都有类似体验。下班或者空闲时打开抖音,不知不觉就玩到很晚。这是抖音产品设计带来的结果,对用户时间管理是一大挑战。
短视频的低门槛高奖励
抖音的内容门槛很低。遇到不喜欢视频下滑就行,不需要思考,还有很强烈的愉悦反馈。数据显示用户使用抖音的频率很高。而这就像赌场的收益逻辑。本来只是观光心态的游客就变成了赌客一样的用户。短视频就像具有魔力一样吸引住了用户。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用户原本只是想随便看看。结果却被抖音吸引,大量时间被耗费。这种低门槛高奖励的模式在很多互联网产品中被效仿。
耳虫现象与抖音视频
实验表明耳虫现象中的音乐时长在10 - 15秒,刚好是抖音视频长度。抖音视频这样的时长短小精悍,容易在大脑中形成循环,让人不断想看下一个。这是抖音能让人沉迷的一个小因素。
有很多用户有这样的体验,听了抖音上的音乐或者看了视频之后脑海里会一直循环。这些短视频无处不在的传播,使得这种耳虫现象影响范围极广。
技术背后的操控
背后有信息流开发者阿萨·拉斯金的直言,上千工程师试图让软件让用户上瘾。就像当初斯金纳在老鼠实验中发现的,老鼠在特定的奖励机制下变得着迷。人在抖音等短视频面前其实也类似。只不过大众可能并未意识到。
这个真相或许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毕竟被说成和实验里的老鼠一样本能反应是很难堪的。但实际情况就是在技术背后有这样的操控在。
我们应如何面对
现代社会这些强大的力量能创造资源。像抖音这样的产品虽然有令人沉迷的一面,但也带来很多机会。我们还是应该认清这些产品背后的现象。要认识自己不被轻易控制。多些理性就像张一鸣的延迟满足感一样。
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在使用这些产品时如何平衡。是任凭这些产品操控自己的时间还是理性规划。那么你在面对抖音这类很容易让人沉迷的产品时,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