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商业环境下,快手亏损1166亿被媒体片面解读成为热点。很多人在未深入了解真相时就急于根据这一数据定性快手的发展状况,其实背后大有文章。
快手亏损的真实原因
这1166亿的亏损并非因公司业务,而是其上市后股票猛涨所致。海外众多上市公司也曾出现类似情况。这一关键点很多媒体盲目追速度报道时都忽略了。另外,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面临挑战,但快手的用户数据相当可观,2020年旗下APP及小程序平均DAU达3.08亿、MAU到7.77亿。
快手的用户数据看似乐观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用户量和使用时长在增长,盈利能力却未达市场预期,这与市场的预期和成本投入有关。
线上营销业务对比
快手2020年线上营销全年收入219亿元。将其和同领域公司比较就会清晰很多。如百度核心业务的营收在800亿元左右,字节跳动的广告营收约1500亿元。这直观地展示出快手在这方面和同行的差距。
而且快手在2020年花255亿元广告及宣传费用,最后仅换得219亿广告营收。这种投入与收入的不平衡,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用户增长是否靠市场投放以量换量。
打赏收入不可依赖
快手平台的打赏收入确实不少。可打赏这种行为是用户随着兴致的,有很大不确定性。公司未来若将增长的重心放在打赏上,风险极大。所以,尽管打赏收入现阶段不错,但从长远看,不是快手可持续的发展依靠。
电商业务的困境
2019年快手的货币化率仅0.48% ,远低于行业5%的直播电商平台服务费率。这表明快手电商业务处在赔本赚吆喝阶段。虽快手曾位居电商行业第四名,但当下电商布局基本被阿里、京东、拼多多三足鼎立控制。
不过快手电商2020年的发展数据也显示出一定潜力,如8月单月订单量超5亿单,过去12个月订单总量居电商行业第四,类似拼多多前期重用户习惯培养。
商业化进程需加快
从快手的首份财报数据看,要在资本面前证明自己,快手不能仅靠现有的业务发展模式。目前快手广告业务面临挑战,电商业务盈利艰难,打赏收入又不稳定。所以快手迫切需要在这些主营业务之外,开拓新的商业化增长点。
正确看待快手
不能仅仅因为被片面解读的亏损数据就否定快手的所有努力和成就。快手既有优秀的用户数据,但在盈利方面又面临各种挑战。不同的业务板块都处于不同的发展态势,需要从全面的、理性的视角去看待。
你认为快手如果要开拓新商业增长点,哪个方向最有潜力?欢迎点赞、分享和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