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业看似一片繁荣,然而背后造假数据撑起的虚假繁荣令人咋舌。当下直播数据水分极深,这就是我们要揭露的行业黑幕。
直播数据造假的普遍性
直播市场数据造假在现今非常盛行。如电商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到社交媒体平台都被波及。直播平台也是造假的重灾区。像很多热门的直播,可能看似人数众多、互动频繁,实际是虚假流量在作祟。这一现象已经不是个案,处在行业中的人或多或少都知晓或参与过这种造假行为。
直播行业的竞争激烈,大家都想要成绩好看。对于一些小主播来说,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和商家,只能选择数据造假。而大主播为了保持热度,更是深陷其中。
常见的造假手段
造假手段多种多样。一种是人工刷单,通过雇佣“刷量工会”,这些工会底下有众多会员,通过人工刷量来伪造数据。另一种是利用软件平台和“软件机器人”账号,有的出售刷量软件只要导入账号和内容,直播时就能自动刷数据。还有就是利用外挂技术,盗用平台注册用户账号进行点赞评论等操作。
在2022年曾出现一个案例,一个小的直播平台被揭露通过软件机器人造假直播数据。这些机器人可以模拟真实用户进行观看、留言,但其实背后没有任何真实的观看行为,只是虚假的数据在堆积,从而营造出直播间很火爆的假象。
造假背后的技术助推
现代信息技术助力了数据造假。如今很多造假工具借助新的信息技术产生,而且造假门槛低、成本也极低,使得更多人参与到这种不良行为中来。比如一些简单的程序就可以控制大量账号产生虚假行为。
在某个直播平台的内部调查中发现,其新推出的一个小功能,被一些不法分子迅速利用制作出刷量工具,并且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短短几天内就有上百个账号利用这个工具刷数据。
商业利益的驱动
商业利益是造假的根本动力。直播者通过虚假流量吸引眼球,伪造商业价值。直播平台为了自身利益也不打击这种行为,甚至参与其中。以某网红为例,本来真实观看人数不过千,但平台显示的观看人数能达到十万,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商家来合作。
直播平台还会和主播达成默契,双方共同营造出虚假繁荣。因为对平台来说,数据好看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而对于主播则能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
造假的法律责任
从法律角度看,购买虚假流量一方存在多种责任。对品牌方和赞助商是欺诈行为,对其他主播是不正当竞争。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界定困难重重。除非是特别明显的造假情况,第三方监测机构都难以判断。
曾有一个直播带货案例,一方购买了虚假流量,品牌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推广效果,但是因为流量造假难以确切认定,品牌方只能吃哑巴亏,别的主播也难以举证其不正当竞争行为。
造假的危害
虚假流量只是营造短期繁荣假象,最终各方都会受害。虚假流量会导致市场信息错误,消费者可能会被误导。对于正常的主播竞争模式也会造成破坏。
一个正常用心做直播内容的主播可能会因为不愿意参与造假而被淘汰,相反那些靠造假起来的主播反而获得更多资源,这非常不利于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你是否觉得直播行业急需规范?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