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互联网商业环境中,快手作为热门短视频平台,其广告业务却未能成为盈利的强劲动力,这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引发我们深入探讨。
快手广告业务现状
从节点财经对公会中层刘涛的采访得知,快手广告整体转化较差。原本理论上性价比高的产品在快手投放广告应表现不错,但现实转化率很低且与产品品类无关。可见在快手投放广告并没有达成理想效果。此外,据了解,快手的用户规模不是问题,可其相当部分用户消费能力的欠缺影响着广告转化率。
同时在快手有很多被称为“韭菜”的用户,商家对这部分用户割韭菜式营销致其一锤子买卖多,平台难获真实反馈,影响广告业务发展。
与直播业务对比
从快手三大收入来源看,直播业务表现最为理想。其增长率从去年一季度的8%缓慢提升到今年一季度的18.8%。尽管期间有过下滑,但相比线上营销服务(即广告业务)和其他服务大多时候的下滑状况要好得多。在快手内部,广告业务发展不起来,而行业横向对比中,快手广告业务的表现同样不算突出。
季节性因素影响
每年一季度,短视频平台利用春节假期用户娱乐时间多的特性投入增长,但此时是电商淡季,所以外界普遍预测快手会亏损。同时这个时期信息流广告展示量和精准度理论上都会降低,这使得快手更加依赖电商广告(快手广告分为信息流和电商,电商占比高)。
用户文化与客单价的关系
快手受“老铁文化”影响,客单价不高。像一位教育行业的直播运营人员所说,只能拉长直播时长换取更多成交。这跟拼多多类似,两者都是以五环外用户为基本盘,客单价比淘宝、京东低。通过提高交易频次来应对低单价的影响,这种模式对于快手的广告业务产生一定影响,毕竟低价吸引的可能多是低消费力用户。
走出颓势面临的难题
快手广告若想翻身成为公司盈利主力,得从用户和服务商入手。有人提出模仿拼多多通过扩大用户规模来提升交易量,不过这与降本增效不符且不太现实,文娱领域投资人也表示快手用户再次大规模增长的可能性低。而且在当前商业格局和平台现状下存在诸多阻碍因素,要改变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快手电商的作用
在今年的快手电商引力大会上,创始人强调“低价好物”是相对低价且注重品质。由于快手电商是快手广告主要组成部分,若电商形成正循环,有望为广告业务走出“转化差”困境提供动力。例如,当电商业务中的商品有好的口碑并完成高效流转时,可能会改变用户结构或提升用户消费力等,从而带动广告部分发展。
你觉得快手广告业务能否借助电商业务成功突围?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