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转化差强人意
快手广告的整体转化效果着实令人失望。当节点财经向公会中层刘涛询问时,就得到“快手广告整体转化较差”的答案。本以为高性价比产品在快手投广告会有优势,可实际上转化率与商品品类并无关联。无论何种商品,在快手上投广告都可能面临转化率不高的问题。
用户消费能力短板
快手虽在用户规模上表现出色,但用户消费能力却成了广告业务的一大阻碍。用户多缺乏较强消费力,这让快手广告难以获得理想收益。而且平台上充斥着“韭菜”用户和“割韭菜”商家的不良模式,双方只做一锤子买卖,使得平台难以获取真实反馈来提升广告质量。
内部业务对比差距
在快手的三个收入来源中,直播业务表现最佳。其增长从去年一季度的 8%缓慢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 18.8%。与之相比,线上营销服务大部分时间都在下滑,广告业务无论是在快手内部各业务间对比,还是与同行横向对比,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季度发展不利因素
每年一季度,短视频平台会借春节假期花钱做增长,同时也是电商淡季,市场普遍认为快手会继续亏损。在此期间,信息流广告的展示量和精准度理论上降低,导致快手更加依赖电商广告,而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广告业务发展的局限性。
客单价与运营难题
快手受“老铁文化”影响,客单价不高。一位教育行业直播运营人员提到,他们只能靠拉长直播时间来增加成交。这和拼多多情况类似,两者用户群体都以五环外为主,客单价低于淘宝、京东,只能靠提高交易频次来弥补低单价的影响。
走出颓势的难题与希望
快手广告想要走出颓势成为盈利动力并不容易。模仿拼多多扩大用户规模的方法既不现实也不符合降本增效的主题,因为快手用户再次大规模增长的可能性较低。不过在今年电商引力大会上,创始人强调“低价好物”概念,如果快手电商能形成正循环,或许能助力广告业务走出“转化差”的困境。
大家觉得快手广告业务能否借助电商正循环迎来转机?不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觉得文章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