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如今备受瞩目,前脚有网红主播成功“出圈”,后脚有企业家纷纷入局。这本是个火热的风口,可背后却乱象丛生。既有数据造假又有虚假宣传,这让消费者又惊又恼。
直播带货的火热
以前薇娅、李佳琦等网红主播通过直播带货大获成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种带货形式给消费者带来实惠,比如商品折扣大,而且方便快捷,在直播间就能看到展示、了解产品。许多商家也看到这一商机,在直播带货中让产品销量大增,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这种新形式是对传统销售模式的一种创新,很多企业都想从中分到一杯羹,它打破了传统销售的地域限制等,所以迅速火了起来。
直播带货狂欢之下,众多因素推动着它的发展。当下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很多人能随时随地观看直播。主播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像一些网红主播能言善辩,通过自己的方式带动起直播间氛围。这种购物兼娱乐的方式迎合了大众需求,大家在看直播时就像在逛街一样轻松。
造假现象严重
记者调查发现,刷数据的情况触目惊心。比如在电商平台搜索相关关键词,就会出现很多刷数据的产品,而且成交量很大。有商家售卖粉丝或观看量等。像120元就能买到1万个淘宝直播机器粉。这背后是暗地里操作的黑色产业链。
这种造假对那些诚信经营、老老实实做直播的人不公平。一些小商家因为不懂刷数据,直播间无人问津,而那些靠刷数据的则虚假繁荣。例如小伊伊被查到直播销售额造假,直播带货失去了原本的公平竞争环境,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虚假宣传频发
主播虚假宣传的事例数见不鲜。像穆雅澜在直播间宣称产品获“诺贝尔化妆学奖”,这种无中生有的说法很荒诞。还有主播对保健品功效、护肤品成分夸大其词。这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这样的虚假宣传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以为买到了好东西,实际却被坑骗。这对整个直播带货行业的信任度破坏巨大。很多消费者在遭遇这样的事情后,对直播带货就变得小心翼翼,甚至不敢购买。
企业家入局情况
董明珠进入直播带货领域比较典型。她的首播虽然观看人数不少,但卖货量少。直播期间她多数时间在展示科技展厅,而不是着重卖货。丁磊直播就比较成功,菜品烹饪展示的同时给出不错的价格,最终两个平台成交额达7200万元。
企业家们入局原因多样。一方面是想增加产品曝光度,比如董明珠想推广格力产品。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紧跟潮流的营销手段。但不同的直播方式带来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专家的建议
专家朱巍提出,为了直播带货长远发展,要建立黑名单制度、信用评价制度以及投诉监管制度。黑名单制度能把那些不良商家或主播拉入名单。信用评价制度便于消费者识别好坏。投诉监管制度能让消费者有维权途径。
如果有严格的监管,直播带货行业会健康许多。消费者不用担心购买到虚假宣传的产品,诚信的主播和商家也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未来发展走向
目前直播带货乱象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果没有有效措施,这个风口可能随时崩塌。若立法到位,直播带货可以更好为消费者服务。只有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才能让这个行业发展得长远。
最后想问大家,你还会放心地在直播间买东西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