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商业的大舞台上,每一个平台的政策调整都好似一场地震,影响着众多商家的命运。视频号本地生活内测结束后的一系列变动,就像是投入商业湖中的巨石,引起层层波澜。这其中有着各种利益的纠葛、发展的迷茫,让许多商家五味杂陈。
中小商家的投入与现状
许多中小商家在内测期投入不少资源。2024年4月29日视频号开放本地生活后,本以为是机遇。可是不少中小商家因为自身资源限制,没有抓住官方运营投入变化不大的优势。他们通过第三方平台进入,对官方规则适应缓慢,在运营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像销售规模未达预期等,还面临着灰产和违规操作风险。这些商家抱着期望入场,却被现状泼了冷水,难以实现预期盈利。
中小商家的流量瓶颈也是一大问题。客单价和带货佣金低于电商,达人分销在本地生活产品上的动力就小。这让很多中小商家在流量获取上很艰难。那些重金投入的中小商家,本想大展拳脚,如今只能在困境中不断摸索出路,他们背负着成本与压力,艰难前行。
第三方平台的处境
部分第三方平台因视频号本地生活内测结束而被下架。只有按照现行标准入驻的才能继续运营。这一变化就像是一场大洗牌。对于许多依赖第三方平台进入视频号的商家来说,他们之前的布局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像淘最上海虽然正常带货,但其本地生活产品链接已全部切换。这反映出第三方平台在视频号政策调整下的被动适应,以及商家不得不随之做出业务调整的无奈。
第三方平台之前成为许多商家入场的途径,是因为商家对官方入驻和生态的不熟悉。但随着视频号的发展,对第三方平台的筛选更加严格,被淘汰的只能退出,留下的也得在规则范围内自我变革,以适应新的商业格局。
官方政策的两面性
2024年5月6日至12月31日视频号本地生活技术服务费费率从2.5%减至0.6%,低于电商的1% - 5%,这是官方吸引商家的积极举措。商家在成本上能松一口气,这或许能吸引更多商家进入或者让原有商家投入更多资源。
从知情者透露的官方投入与运营来看,在开放入驻和制定规则后并没有显著变化。官方没有大力组织达人和商家做短视频和直播,导致商家在操作中缺乏引导。官方的不同政策之间似乎存在衔接问题,这让商家在享受低费率的同时,又面临其他运营困难,感觉像是在迷雾中前行。
不同营销方式的比较
直播成本相对较高,一场要几百上千元。而图文带货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如某头部烘焙品牌的案例。一篇图文成本仅一两百元,用AI算法甚至能降到百元内。商家在营销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权衡。餐饮类商家有大量图片素材,做图文带货更合适。
而且从效果来看,三四五六线城市短视频和直播带动本地生活业绩增长较好。但商家运用社交分享等视频号特色流量增长方式能力参差不齐。在小绿书支持带货后,一些商家抓住先机,但有些商家因为前期在直播等其他模式投入太多,难以快速转型。
视频号与抖音的流量差异
抖音是平台集中分配流量,而视频号靠社交分享等带来流量。这种差异决定了商家在两个平台的运营策略完全不同。在视频号上,商家要更加注重私域流量的挖掘和维护。如图标传媒利用私域在客户直播中保持几千人在线、转化大量订单以及线下导流等成果就很显著。
一些商家意识不到这种流量规律的区别,在视频号照搬抖音模式,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商家得深入理解流量来源的不同,才能量身定制适合视频号的营销方案。
商家的多元运营探索
商家可触达视频号本地生活有两条路径。“附近”功能虽有大量商家信息,但可能被部分用户忽略。商家在运营中,要重视多触点的维护,像公众号、视频号、社群等,并且还要研究如何将其他平台公域流量转化为自身私域流量。
有些商家在参与人数增多的当下,利用几千个矩阵号,用AI生产内容大量发文。但商家不能盲目追求发文数量,还得考虑内容质量与转化效果,探索出一条投入产出比合适的运营之路才是关键。
你认为视频号本地生活接下来的发展,会更倾向于哪些商家?欢迎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