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互联网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平台之间的纷争总是能迅速吸引大众目光。豆瓣起诉微博涉嫌不正当竞争,微博即刻否认,这一事件背后是两个大平台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名誉争夺。
豆瓣的起诉依据
豆瓣如此果断地起诉微博,是有很多依据在背后支撑的。首先,豆瓣指出微博发布的“超新星计划”未经授权就原封不动搬运多个豆瓣小组组名。像在豆瓣有一些特色小组,这些小组名字凝聚着豆瓣用户的智慧和独特的小组文化,以2022年举例,豆瓣上某个热门文化讨论小组,成员超过10万人。其次,豆瓣提到微博招募有豆瓣小组管理经验的人到微博平台建立类似“超话社区”,这让豆瓣感到自身的运营成果被侵犯。
从商业竞争的角度看,这种行为如果成立,那将是对豆瓣的重大打击,因为豆瓣投入了不少资源在这些小组和社区的培养上。而且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容相似的问题,更涉及到平台的发展模式和用户资源的竞争。
豆瓣对内容搬运的指控
豆瓣还强调微博长期纵容包括营销号在内的用户从豆瓣搬运内容。例如,2023年初,豆瓣上有一篇深度影视分析文章,被微博营销号转发到微博平台,却未标明出处,这篇文章在豆瓣得到了3000多个点赞,可是在微博被搬运后,成为营销号吸粉的工具,而豆瓣未得到任何利益或流量的回馈。此外,豆瓣称微博擅自使用自己的商标。在互联网环境下,商标是平台非常重要的资产,关乎品牌认可度。
对于豆瓣来说,这是一种对自身知识产权和品牌权益保护的行为,豆瓣努力营造的独特内容氛围和品牌形象,不应该被其他平台不合理地利用。
微博迅速回应
微博在豆瓣起诉短短3小时17分钟后就迅速回应。微博超话开展的超新星计划被指并非针对某一平台,且认为这属于正常业务运营范畴。微博有自己庞大的用户体系,会定期推出各类运营计划。例如在2023年2月,微博就推出过针对原创作者的扶持计划,这都是在不同业务线正常发展运营的体现。
同时微博称完全不存在不正当竞争和抄袭行为,并且多次发布公告严禁用户和MCN机构从某平台搬运不实对立等不良内容。这表明微博想向外界传达自身是积极维护健康的网络生态的形象。
用户流动的观点差异
微博认为用户基于兴趣和意愿在不同平台之间迁徙是正常现象。确实很多用户会在不同平台转换,像一些年轻的追星族,可能既在豆瓣的相关小组关注艺人动态,也会在微博超话参与粉丝互动。但豆瓣觉得这一现象在微博这里可能存在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在里面。
从不同视角来看这个问题会有很大的差别。微博从宏观的互联网开放性角度出发,而豆瓣则是从自身平台的内容成果和用户粘性角度考虑。
双方平台的诉求
豆瓣进行起诉,诉求是明确的,它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权益保护,想要微博停止被指控的侵权行为,并且对已经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豆瓣作为以独特文化氛围著称的平台,其背后有大量深度内容的创作者和忠实用户,必须保障他们的权益。
微博的诉求则是在这场纷争中维持自己的声誉,证明自身的业务独立性。微博是一个信息流量巨大的社交平台,每天的微博发布量数以亿计,有众多明星、企业和官方账号,必须保障自身运营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事件影响及展望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豆瓣指控微博的微博点赞高达18.2万,转发3.19万,评论4667条。这表明大众十分关注平台之间的竞争问题。这件事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对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有警示意义。
未来,互联网平台之间的竞争会更加复杂,如何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尊重竞争对手,如何在创新和借鉴之间把握好度,都是所有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此想问下各位读者,你认为在平台竞争中,内容搬运和用户吸引到底该不该被定性为不正当竞争?希望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