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领域一场纷争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豆瓣起诉微博不正当竞争。这一事件迅速成为热点话题,两个知名平台的矛盾究竟孰是孰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事件起因
豆瓣之所以起诉微博,是因为微博超话社区的“超新星计划”有诸多让豆瓣不满之处。前一日,微博超话社区发布“超新星计划”招募超话管理员。其博文配图中的话题竟与多个豆瓣小组组名重合,像古怪问题研究中心、日落爱好者等,还招募豆瓣小组管理经验的人员到微博建类似社区。面对这样的行为,豆瓣觉得被冒犯。3月30日,豆瓣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微博,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并索赔1元。
这件事的核心争议就在于微博超话的行为是否侵犯了豆瓣的权益。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平台环境下,平台名称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标识,蕴含着平台的文化和用户粘性。
微博的回应
微博可不会坐以待毙。3月30日,微博通过官方账号“微博发言人”进行回应。微博称其超话开展的“超新星计划”属于正常业务运营范畴,绝不存在不正当竞争和抄袭行为。微博强调他们曾多次发布公告,明确严禁用户和MCN机构从某平台搬运不实对立的不良内容。
微博还将其纳入互联网特性的范畴,指出开放自由才是互联网的底色,用户在不同平台间流动迁徙很正常,不该被歪曲成不正当竞争。微博的回应看起来是底气十足,但这是否能站住脚,还需要深入的剖析。
微博不认侵权的理由
微博表示没有针对某一平台开展业务,这是自辩的一点。从商业的角度看,微博如果是开展正常的推广计划,也许确实没有专门针对豆瓣。但是就那些重复的话题名称来说,这是否真的存在某种借鉴或者蹭热度的嫌疑很值得玩味。在3月30日部分互联网用户的采访中提到,那些话题名称很多都是豆瓣独有的小组文化特色。
另外从大环境来讲,微博说的互联网用户自由流动,是否就可以解释这种有挖掘豆瓣管理人才并使用相似名称的行为。毕竟用户在平台上的聚集模式也就是那几种,而名称重复极容易造成用户的混淆。
豆瓣的理由
豆瓣有自己明确的立场。豆瓣认为微博是同行业竞争者,未经授权使用多个豆瓣小组组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损豆瓣形象和利益的。而且微博这种招募豆瓣小组管理经验的人到微博建立类似社区的行为,感觉像是在挖自己的墙脚。
想想豆瓣小组的定位往往是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文化的,比如古怪问题研究中心等小组吸引着很多志同道合的用户。豆瓣用了多年的经营成果,被微博有类似形式的利用,从情感上豆瓣以及豆瓣用户很难接受。
类似事件分析
在互联网行业,类似这样的平台之间的纷争并非首例。例如此前一些短视频平台之间因为短视频版权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有些平台未经同意搬运他人的优质视频内容,最终被起诉要求赔偿并整顿。那和如今微博与豆瓣的这个事情对比来看,都涉及到平台权益的界定问题。
如果是在一个有良好规则规范且大家都遵守的环境下,这类争端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而现在就是缺乏这样的细致规范,导致双方各执一词。
对未来的影响
不管是微博还是豆瓣,这件事情若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对双方的发展都可能有影响。对于微博来说可能会影响其超话社区后续的推广发展,如果被判定侵权还可能面临形象受损等情况。而豆瓣要是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部分用户觉得豆瓣只能被动挨打而流失。
从行业发展来说,如果当下不能梳理清楚这种平台之间权益的界定,那么类似的纷争将会不断出现,不利于整个互联网内容产业的有序发展。
你认为这件事到底谁在理?欢迎大家评论互动,觉得文章不错请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