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拼多多开启多多跨境这项全新业务,通过Temu将中国制造日用品销往海外且首站选美国。这一举措背后有着诸多值得关注的点,也开启了一个新的跨境电商篇章。
业务开启背景
拼多多开展多多跨境有着市场考量。在中国,跨境电商人才呈现年轻化特征,很多人海外留学后接手公司。而海外电商渗透率对比中国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就像看到一块未充分开垦的土地,充满机会。再者,以往外贸模式出口美国要依靠多环节中间商,拼多多看到了简化环节的机会,为消费者与厂家搭桥,顺势开启此项业务。
另外,中国制造业发达,有无数优质产品等待走向世界。这就好比满仓的货物等待新的运输通道一样。众多中小制造企业渴望新的销售渠道,而海外广阔市场需求也在召唤中国商品。
商家尝试缘起
不少商家尝试多多跨境始于清库存。像今年3月一位商家经朋友推荐尝试,300多只冰沙杯很快售罄。这意外的收获给了商家革新工厂、打造品牌信心。这在很多传统思维的商家看是新变化,毕竟过去净是局限于传统外贸渠道。
许多制造工厂当下只专注于生产,像浙江一些保温杯工厂很少做品牌,更难以组建做品牌需要的团队。刚入驻多跨境的王博文工厂没有C端团队等。他们在传统跨境电商面前力不从心,而多多跨境成为新的希望。
多多跨境模式
多多跨境的模式是“全托管模式”加海外拼购模式。李鸣涛就很认可这一模式。这就像是为中国制造业和海外消费者量身打造的模式。它借鉴拼多多国内成长路径,在竞争激烈的跨境电商市场闯出独特之路。这一模式为商家减少后顾之忧,可以放下诸多负担专注产品生产和质量提升。
传统跨境电商模式下,商家要具备全面海外运营能力,将许多优质生产工厂拒之门外。有企业想做跨境电商却被运营门槛绊倒,投流、物流上要重投入,备货压力与经营风险也极大,而多多跨境模式减轻这些压力。
商家的新舞台
有做跨境服装生意的商家从Shein转移到多多跨境。李木子便是其中一员。她觉得多多跨境能给更大发展空间。在开发设计上不限制公司,不同阶段能给商家不同发展方向。这就像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任人驰骋。
商家不必纠结于多多跨境是清库存平台还是打造品牌之处。像刘航所说,如果库存是海外用户所需,就可能成为爆款。这给了商家更多选择和希望。
商家入驻现状
多多跨境已聚集1万多中国制造商家。这表明已经受到不少商家认可。这些商家要么是清库存而来,要么是相中其模式优势来探索。随着入驻商家越来越多,可能形成一股新兴的跨境力量。
每个入驻商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工厂背后都有对发展的渴望。他们看到了一个新兴模式带来的曙光,抓住这根稻草试图让自己在跨境商业中有一番作为。
展望跨境未来
有人认为从长远看,哪怕把现在中国所有跨境电商加起来,过去十年所有跨境电商销售货物量放到未来十年也可忽略不计。这表明跨境电商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多多跨境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要如何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要如何在不断增长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这都是有待探索的路。
那各位读者,你们觉得多多跨境未来的发展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希望大家能够评论互动,点赞分享。